2000(3).
摘要:1 本刊是公开发行的中文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临床检验工作者和科研部门的临床实验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2 本刊着重报道国内外临床检验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经验体会以及科室管理等。3 本刊主要开辟临床化学、临床血清与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免疫血液学、体液检验、述评、专家意见、问题讨论、综述与讲座、检验与临床、争鸣园地、问题解答、读者·作者·编者、桥等栏目。4 来稿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一定的实用性。文稿中的数据应真实准确,统计学…
2000(3).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积极地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杂志读者、作者、编者的联系,拟于2000年8月在浙江定海召开第六次全国临床免疫、微生物暨男科学术交流会议。征文要求如下。1 征文内容 未公开发表的临床免疫、微生物、男科方面的科研成果、经验和体会,工作总结,同时
2000(3).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前后红细胞C3b受体(C3bR)进行动态检测,并与同龄正常幼儿组对比,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CPB组 为济南军区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住院择期手术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0例,房间隔缺损
2000(3).
摘要:出血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轻者影响到循环功能的稳定,重者可导致死亡。为了探讨CPB对机体整个出凝血机制的影响,我们系统地检测了17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等8项指标在围手术期的动态
2000(3).
摘要:本文对121例实体瘤患者血清IL6、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并就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21例实体瘤患者均为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1998年3月至1999年1月住院病人(具体分类见附表),全部接受全身化疗,2~3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疗效评价标准依据《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孙燕,周际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3)。正常对照组30例,为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健康体检人员。所有血样均采自晨间空腹血,肿瘤病人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3个疗程后抽取血样,4℃下20000r/min离心15min,血清于-20℃保存。12 …
2000(3):129-130.
摘要:采用乳酸氧化酶氧化乳酸产生丙酮酸和H2 O2 ,然后偶联Trinder显色反应测定血浆中乳酸。方法线性可达 13 2mmol/L ,批内变异系数 (CV)为 0 86 %~ 1 5 6 % ,回收率为 98 9%~ 10 1 5 % ,与LD NBT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 ,r =0 989,Y =0 989X 0 0 3 ,5 0例健康人血浆乳酸参考值为 0 6 1~ 2 5 1mmol/L (x± 2s)。本法简便 ,可靠 ,适合作为乳酸的常规测定方法。
2000(3):131-132.
摘要:探讨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a)、硒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 10 8例 ,脑血栓患者 74例 ,脑出血患者 34例 ,对照组 5 2例。结果显示 :(1)脑血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9 86± 9 16 μmol/L) ,脑出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7 94± 6 2 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11 33± 4 17μmol/L) ,P<0 0 1。 (2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a)无明显相关。 (3)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硒水平 (80 83± 16 5 6mg/L) ,对照组 (84 5 8± 16 5 6mg/L)。两组硒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为血清中硒浓度很低 ,微量的变化在小样本中难以统计 ,有待积累资料进一步探讨。
2000(3):133-135.
摘要: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对一长期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患者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LDH-B基因外显子4的单链DNA出现异常的迁移率,提示遗传性变异是引起该患者血清低酶活力的原因。临床上不明原因的低酶活力往往是由于基因水平上发生变异所致,临床实验室中使用PCR-SSCP技术可快速检出多外显子的临床酶发生的基因变异。
2000(3):136-138.
摘要:以提纯的人胎盘粗纤维调节素 (Un)及兔抗人Un IgG ,建立血清Un的竞争抑制ELISA标准曲线 ,并检测了 6 0名正常人和 12 4例肝病患者。结果采用棋盘试验确定包被Un及其抗体的浓度 ,表明该法灵敏度为 5 μg/L ,回收率为 96 6 %~10 8 3% ,批内 CV为 7 5 % ,批间CV 为 7 9%。 6 0名正常成人血清Un含量为 71 14± 2 9 6 0 μg/L ,参考值范围为 11~ 130μg/L,慢性肝病患者U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此法稳定、可靠、特异 ,基本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可用于慢性肝病的诊断。
2000(3):138.
摘要:1999年7月,从1例脑膜炎、败血症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同时分离到1株StreptococcussuisⅡ(猪链球菌Ⅱ型),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5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伴嗜睡入院。T386℃,血WBC187×109/L,N085,L015。脑脊液WBC10×109/L,N095,L0
2000(3):139-141.
摘要:建立一种既可定性也可定量检测血清抗双链DNA抗体的ELISA,进一步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监测的水平。以链霉亲合素处理微孔板,包被光敏生物素标记的质粒DNA,用HRP-羊抗人IgG测定血不表双链DNA抗体。分别以自制ELISA和Binding site公司ELISA抗dsDNA定量试剂盒和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定性检测了32例活动期SLE,6例类风湿关节炎(RA),30例健康人血清,阳
2000(3):142-144.
摘要:建立PCR-ELISA检测HBV DNA的方法学,探讨其最佳实验条件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常规PCR引物用地高辛标记,使扩增产物带有地高辛标记成份,再通过亲合素-生物素系统把生物素标记探针包被在固相聚苯乙烯小孔中,通过固相探针与HBVDNA扩增产物进行杂交,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反应,经NPP显色,根据其A405nm值大小,推算样品中HBV DNA模板含量。建立PCR-ELISA的最
2000(3):144.
摘要:本文报告35例甲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对甲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甲型肝炎组35例选自我院传染科1998年住院病人,男20例,女15例,年龄14~62岁,平均35岁。均有甲型肝炎临床症状,血清ALT增高,抗HAVIgM阳性,其他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同期检测对照组体检健康成人30例。12 检测方法 用市售试剂盒APAAP法于患者入院后一周内抽血测定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2 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 见表1(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实验表明35例…
2000(3):145-147.
摘要:为探讨兔抗钙调素抗体(RACaM)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将K56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兔抗钙调素抗体(RACaM)、正常兔γ球蛋白(NR-γ)或重组人钙调素(reombinant human calmodulin,rhCaM培养48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兔抗CaM抗体可抑制细胞增殖,NR-γ则无此抑制效应,rhCaM可改善兔抗CaM抗体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00(3):146.
摘要:
2000(3):148-150.
摘要:应用多重PCR同时扩增16SrRNA和cagA基因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分型。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为转异性扩增,敏感度为10^2CFU/ml。48株Hp菌株中,I型菌株(cagA+)26株(54.2%);550份胃粘液标本,Hp阳性(16SrRNA基因+)216份(47.5%),其中I型Hp139份(53.3%)。
2000(3):150.
摘要:
2000(3):151-152.
摘要:为了比较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两种酶抑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差异。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了307株4种革兰阴性杆菌。两种酶抑制剂对大志埃希菌检测结果一致;肺炎克雷伯菌两种酶抑制剂共同检出8株,各单独检出2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同检出6株,克拉维酸单独检出1株,舒巴坦单独检出7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同检出7株,舒巴坦单独检出17株,克拉维酸单独未检出。底物的轮廓(substrate profile)对
2000(3):153-154.
摘要:应用RT-PCR一步法检测了4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均显示bcr/abl基因阳性,其中21例为168bp扩增带,18例为93bp扩增带,3例同时具有168bp和93bp二条扩增带。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C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RT-PCR一步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简单快速,可节省试剂,值得推广应用。
2000(3):155-156.
摘要:为了制备SPA-ELISA弓形虫抗体诊断试剂盒,优选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包括反应时间、SPA-HRP浓度及待测血清标本浓度。观察了封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酶保护剂对SPA-HRP活性的影响,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破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本试剂盒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4℃保存3个月,-20℃保存半年,其活性不变。检测了50份孕妇及可疑病例务清或脑脊液,阳性主继4%
2000(3):157-158.
摘要:建立了用丙氨酸对硝基苯胺(Ala-pNA)为底物测定尿液丙氨酸氢基肽酶(AAP)的连续监测法。此酶的最适pH8.0~8.3(25℃),Km值0.60mmol/L,Ala-pNA的最终浓度6.0mmol/L,批内,批间CV分别为4.2%,线性范围高达400U/L。健康成人(n=74)尿AAP活性内1.91~14.4U/g.cr。同时还对其重复性、尿中共存物质的干扰、尿AAP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观察。此
2000(3):159-160.
摘要:建立用葡萄糖激酶法测定镁离子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选择,并对本不进行评价。用双试剂两点法; 缓冲液为Tris-HCI(pH8.5,0.1mol/L);试剂I:含D-葡萄糖15mmol/L、ATP2mmol/L、NADP^+0.7mmol/L、Tritn-X-100 1.0g/L;试剂Ⅱ:含葡萄糖激酶4kU/L、G6PDH8kU/L。线性范围为0.25~2.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
2000(3):161-162.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视网膜色素膜炎患者29例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Q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显示:MHC-DQB1*0301基因可能是视网膜色素膜炎的相关基因之一;PCR-SSP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准确和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2000(3):163-164.
摘要:检测血清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后CK活性与未加还原型谷胱甘肽CK活性之间的差异,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恢复作用。结果 在脑、肝脏损伤及多脏器受损时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血清CK活性明显高于未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血清,而这一现象在正常人及单纯的心肌、骨骼肌受损的情况下并不出现。结果表明: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低下使CK加速失活,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及NADPH则能恢复CK活性。
2000(3):165-166.
摘要:建立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的实验方法,并探讨了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GPIb的变化及意义。抽取献血员及二尖瓣转换病人的血液,经免疫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结果。经多聚甲醛固定的血标本可减少非特异染色。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相应的全血相比,其GPIb相对荧光强度值减小。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GPIb呈降低趋势,体外循环结束2小时达最低点(t=3.714,P〈0.01),术后一天
2000(3):167-168.
摘要:检测35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D-二聚体,vWF,P-靠拢素及Fig含量。结果:PNH患者DH-TXB2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提示血小板异常活化可能是PNH患者最早出现的血栓前状态。
2000(3):168.
摘要:基层医疗单位细菌室在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工作中均需用生理盐水、蛋白胨水或MH培养基制备细菌悬液,以往都是用小试管分装上述制剂后高压灭菌、室温保存。由于工作量较少,配制的试剂久置不用,或蒸发使容量与浓度变化,或在胶塞上长出霉点,夏
2000(3):170-171.
摘要: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患儿经初治后,体内仍有少量的残留白血病细胞(108-1010)称微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这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大多数出现于复发期的肿瘤细胞,且与初诊时的肿瘤细胞来源同一克隆。目前普遍认为提高白血病治愈率的关键之一是要彻底地根除MRD,但MRD用一般形态学检测很难发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2]。TCR由四条…
2000(3):172-173.
摘要: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时,有几份用肝素作抗凝剂的标本的总胆红素测定值超出参考值的一倍、甚至几倍,而其它肝功能指标正常,测定结果与临床不符。因此,我们做了肝素影响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的体外试验。发现肝素与测定总胆红素试剂中的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能形成白色化合物,使测定
2000(3):172-173.
摘要:为了解我院近年来门诊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前列腺液致病菌情况,对我院1998年~1999年门诊前列腺炎患者的1060份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对其中部份细菌进行了药敏测试。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1060份前列腺液标本采自我院门诊前列腺炎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0
2000(3):174-175.
摘要:1997年底日本学者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首先发现TTV[1],1998年我国周育森、周伯平、孟庆华等[2~4]用巢式PCR证实我国存在TTV。我们根据Okamoto[5]报道的TTV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PCR微孔板杂交法检测TTVDNA。本文对该法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血清标本 取10份TTVDNA阳性血清混合作阳性对照,取10份TTVDNA阴性献血员血清混合作阴性对照。12 方法 将血清标本中的TTVDNA抽提后经PCR扩增,扩增产物变性后,加入到包被有链霉亲合素的微孔板中,产物中的生物素与微孔板…
2000(3):175.
摘要:1 病例摘要患者女,51岁,因右上腹闷痛、纳差于1999年3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T404℃,心肺(-),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cm,质中,脾肋下1cm,肝区叩痛( ),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TBil1539mmol/L;ALT287U,抗HBs( ),抗HBe( ),其它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均
2000(3):176-177.
摘要:CoulterSTKS血细胞分析仪运用VCS技术(即细胞体积Volume,高频传导Conductivity,激光散射Scatter)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过程中,内定的异常提示有Blasts(可疑未成熟细胞),ImmGrans/Band1(不成熟粒细胞/程度浅),ImmGrans/Band2)(不成熟粒细胞/程度深),VariantLymphs(异型淋巴细胞),RevierSlide(复检血片)五种,我们对有上述异常提示的标本及部分无任何提示的血标本进行人工镜检,结合临床诊断,观察仪器对异常细胞提示的可信性,发现其对确认区分异常细…
2000(3):177.
摘要:对118株葡萄球菌分别做API鉴定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共有7株结果不符,API鉴定正确率达94%。由于实际操作时,菌液浓度、温育时间、反应结果判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即便鉴定的百分率(%Id)在90以上,亦有可能出现鉴定错误。如本试验中有一个编码6736151,后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000(3):178-179.
摘要:90年代以来,国内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上升,以Histoplasmacapsulatum(荚膜组织胞浆菌)和Penicilliunmarneffei(马尔尼菲青霉)引起的为常见。临床化验在确诊该病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临床化验根据所见真菌孢子的基本形态结合有关化学染色,能初步鉴别诊断组织胞浆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 病例摘要 自1992年~1999年我院共确诊收治急性播散性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6例,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所有患者初诊时均有原因不明且时间较长、程度不一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2000(3):180-182.
摘要:我们对10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常规药敏试验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以探讨其中的某种内在关联。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 66株大肠埃希菌和4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我院1999年1~7月住院和门诊病人送检的痰、中段尿、血液、胸腹水和各种脓性分泌物。所有菌株均用
2000(3):182-22.
摘要: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脐血中不仅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也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因此研究脐血血浆中各种造血因子可有助于了解胎儿造血特点,并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我们对64例正常足月脐血血浆中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
2000(3):183-184.
摘要:近来,肿瘤病人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自己购服灵芝宝(散剂),而灵芝宝散剂中尚有为数不等的未破壁的灵芝孢子,形态很似华支睾吸虫卵或异形吸虫卵。国内文献已有多篇报道,值得检验工作者的注意[1~3]。反之,张国荣等报道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伴异形吸虫感染1例[4]后,引起了检验工
2000(3):186-186.
摘要:我们测定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观察了NSE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其在新生儿HIE中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①研究组:1998年2月~1999年4月在我院
2000(3):187-187.
摘要:端粒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逆转录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实体瘤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体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的研究尚较少。我们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体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旨在探讨该方法在肿瘤的早期诊
2000(3):188-189.
摘要: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在创伤和感染等应激反应时其血中浓度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则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能诱导肝细胞产生急性相蛋白,且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ruickshank等[1]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IL6明显升高,其水平与AM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国内虽有关于IL6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但多用生物学方法研究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IL…
2000(3):191-193,189.
摘要:不同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不同。如何更有效地用药,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是临床和实验研究者致力探索的问题。目前,针对个体进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已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用药指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寻找与临床相关性好、敏感、易标准化、快速、简易的方法,是药敏试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