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81-83.
摘要:测定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1、B水平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CVD)的危险因素、疗效和预后的指标在国外愈来愈被重视,国内也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常规检测。除了少数免疫散射比浊测定法需要特定的仪器和专用试剂外,大多数为多克隆抗体的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它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是,不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apoA1、B免疫比浊试剂盒,品种繁多、良莠不齐,在临床实验室的使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以至影响apoA1、B检测质量和临床应用。2002年中华医学检验学会血脂专业组发表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血清载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以规范临床实验室的操作和作为生产厂商生产试剂盒的准则。我们总结多年来apoA1、B试剂制备和使用的体会,对如何评价和应用apoA1、B免疫透射比浊试剂提出以下看法供讨论和参考。[第一段]
2007(2):84-86.
摘要: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CTD)的诊断除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应辅助检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学实验诊断,特别是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该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且不同病种往往具有其特征性的一种或一组标志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在该类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段]
2007(2):87-89.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小鼠血清中抗荚膜组织胞浆菌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 制备荚膜组织胞浆菌(HC)抗原和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免疫小鼠,通过不同免疫次数获得不同效价的小鼠抗HC血清。以荚膜组织胞浆菌蛋白提取物(P—HTPM)为包被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建立检测抗HC抗体ELISA法。结果 HC抗原免疫小鼠3次获得4份低效价抗血清,平均A值为0.345,免疫4次获得8份高效价血清,平均A值为0.991。ELISA方法中包被抗原和抗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μg/孔及1:1000。P—HTPM和TB—PPD与各自免疫血清均呈阳性反应,A值分别为0.993±0.216和1.606±0.263,但二者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 本文建立的ELISA方法将成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和结核病的一种鉴别诊断方法。
2007(2):89-89.
摘要:目前对阴道炎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是镜下阴道分泌物检查。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镜检误、漏诊率也较高。我站2005年8~12月间,门诊镜检阴道炎分泌物200例,其中误诊11例,漏诊19例。分析其原因:①病原菌数量少。在阴道炎诊断前后开始药物治疗,使病原菌减少,镜检阳性率低。②标本采集部位不当。不同的病原感染阴道的部位有所差异。如滴虫易在阴道后穹窿,假丝酵母菌易在阴道前、中段的侧壁,细菌易在阴道腺管开口处小阴唇两侧。采集标本时忽视这些特点,对相应的病原菌很容易漏采。③操作人员缺乏经验。有经验的医生,在涂片前注意观察标本的颜色、性状、气味,如滴虫的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泡沫状,假丝酵母菌的分泌物呈白色豆腐渣样,细菌阴道炎的分泌物呈白色、匀质、腥臭味。[第一段]
2007(2):90-92.
摘要: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在南京地区的医院随机收集了73株鲍曼不动杆菌,历时9个月。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7%(29/7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6.7%(56/73);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为32.9%(24/73)。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6株,占21.9%。PCR—RFLP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有80.4%(45/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100%(17/17)被Hinf 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73.2%(41/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有88.2%(15/17)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gyrA和parC基因新的点突变,Genbank号分别为DQ270238和DQ270239。结论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2007(2):93-95.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乳腺组织,半定量检测14—3—3sigm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35例(35/40,87.5%)没有检测出14—3—3sigma mRNA;western—blot也证明,40例中有32例14—3—3sigma蛋白表达缺失(32/40,80.0%),两种试验同时阴性的有31例(77.5%),另各有2例低表达。而在1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RT—PCR和western—blot均检测出14—3—3sigma基因表达。结论 14—3—3sigma基因表达缺失或低表达是乳腺癌的经常性事件,研究乳腺癌14—3—3sigma基因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2007(2):95-95.
摘要:我科从1例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融合术后窦道脓汁中分离培养出都柏林沙门菌(S.dublin),报告如下。[第一段]
2007(2):96-98.
摘要:目的 对TPHA检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标本,同时用另外3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探讨阳性结果是否存在方法学导致的假阳性。方法 3957例无梅毒症状的普通病人为实验组,344例性病门诊病人为对照组。用TPHA进行抗梅毒抗体筛查,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酶免疫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检出TPHA阳性60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认阳性57例,临界2例,1例为假阳性,酶免疫法阳性53例,TRUST阳性23例。对照组中TPHA阳性40例,免疫印迹法确认阳性40例,酶免疫法阳性40例,TRUST阳性32例。结论 TPHA、EIA测定抗梅毒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2种方法检测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几乎全部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对TRUST的结果则应综合分析。
2007(2):98-98.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感染10天。3个月后引起初疮,即硬下疳,平均潜伏期为3周。硬下疳出现后1~4周可在血中检测到抗体。及时早期地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对控制梅毒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35例一期梅毒患者进行3种实验室方法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段]
2007(2):99-100.
摘要: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的HLA致敏状态以及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供者的HLA特异抗原,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结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结果及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前血清DSA阳性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2%)远高于DSA阴性的受者(14.7%)(P〈0.01);术后DSA阳性的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升高;DSA随着PRA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也增加(P〈0.01)。结论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筛选供体、预测术后排斥反应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2007(2):101-103.
摘要:目的 筛选和克隆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为探讨结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DD—PCR),比较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对其中一条有明显差异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半定量RT—PCR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知基因DDX32高度同源(99%)。RT—PCR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论 DD—PCR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手段;在结肠癌组织中DDX3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此结果为研究DDX32基因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
2007(2):104-106.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ITP患儿外周血TR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ITP患儿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29.48±13.69)pg/mlvs(43.10±14.95)pg/ml;TGF-β1:(170.04±91.58)pg/mlvs(254.75±130.41)pg/ml,P<0.05]。ITP患儿外周血TR细胞在CD4+细胞中所占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1=0.54,r2=0.66,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TR细胞数量的减少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降低可能与急性ITP患儿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2007(2):106-106.
摘要:我们对2002—2005年本院职业病科送检的痰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分离出卡他莫拉菌298株。病人均为矽肺男患者,年龄62~80岁。我们对卡他莫拉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一段]
2007(2):107-108.
摘要:目的 探索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L型的耐药基因rpsL突变与耐受链霉素(SM)的关系。方法 用PCR—SSCP方法检测rpsL基因,与采用常规SM药敏试验(AST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AST法检测,52株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株中共有26株(50.0%)耐SM;PCR-SSCP法检出rpsL基因突变率为40.4%(21/52),2种方法检测耐药株的符合率为80.8%。结论 结核杆菌L型对SM的耐药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
2007(2):109-110.
摘要:目的 评价CAP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准确性和预测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3~2004年就诊的病例,结合病史和体内试验结果做出过敏原特异性的临床诊断。对其中明确诊断为尘螨、蒿属花粉、律草花粉、猫毛屑或链格孢霉5种过敏原过敏者用CAP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相应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并随机选取部分临床明确诊断对上述5种过敏原不过敏者同时进行相应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CAP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进行了957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尘螨、蒿属花粉、律草花粉、猫毛屑、链格孢霉特异性IgE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9.0%、97.9%、91.7%、93.5%、85.5%,特异性分别为96.2%、95.8%、93.0%、97.0%、91.7%。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的符合率较高,阳性预测值均大于94%,阴性预测值均大于80%。结论 用CAP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结果准确性好,预测值高,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诊断价值。
2007(2):111-113.
摘要:目的 探讨Id3在顺铂诱导人Burkitt’s B淋巴瘤细胞(Daudi)增殖抑制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顺铂处理人Daudi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对Daudi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检测顺铂处理后Id3、Id2、钙调素(CaM)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Daudi细胞增殖抑制率随顺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μg/ml的顺铂作用24h后,Daudi细胞表现出G1期阻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Annexin V/PI双染法和FCM结果表明,顺铂可诱导Daudi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表明,顺铂处理Daudi细胞可导致Id3 mRNA的表达增加,而Id2、CaM mR-NA无明显变化。结论 Id3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在顺铂抑制Daudi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2007(2):114-116.
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探讨MTHFR是否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05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合并组)、88名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91名健康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12、各种血脂。结果 合并组与糖尿病组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8,P〈0.05),合并组T等位基因的OR值为1.638(95% CI,1.082~2.479),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Х^2=5.4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 677携带T基因(CT+TT)的OR值为2.68(95% CI,1.233—5.824)。结论 MTHFR 677携带T基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检测MTHFR 677位点基因特点可能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007(2):117-119.
摘要:目的 进一步了解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筛选高转移肺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差异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定量PCR检测验证该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该基因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DD—PCR得到9个差异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对应于C3orf1基因。定量PCR验证的结果表明,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被测试的5种肿瘤细胞。该基因的读码框长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2200。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7个类似表皮生长信号区,N端有一含有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并且还可能有3个2S-2Fe铁氧化还原蛋白铁硫结合信号区,2个维持自身静态平衡的VWFC信号区和2个硫解酶活性区。结论 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异常表达,可能是分泌型的生长因子类蛋白,刺激细胞的生长。
2007(2):119-119.
摘要:颈前瘘管的症状为伤口长期不愈合,红肿、疼痛、化脓,伴有发热等。常见感染菌为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我们自1例颈前瘘管感染患儿的脓液中分离出侵蚀艾肯菌(Eikenella corrodens),报告如下。[第一段]
2007(2):120-122.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 c.553G〉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199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和225例健康对照者载脂蛋白A5C.553G〉T多态性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 高三酰甘油血症组apoA5 c.55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6% vs 4.67%,P〈0.001),TT突变型纯合子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较TG杂合子及GG野生型纯合子人群显著升高(P〈0.001),而血清HDL—C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0.011)。结论 载脂蛋白A5 c.553G〉T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007(2):123-125.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不需要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或直接测序的新方法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D)病人突变热点ATP7B基因的Arg778Leu突变基因型。方法 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CR,tetra-primer ARMS—PCR)检测47例W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的ATP7B基因Arg778Leu突变,并用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47例WD患者中检出Arg778Leu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4例,总检出率38.3%(18/47);3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突变;DNA测序结果与四引物ARMS—PCR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ATP7B基因Arg778Leu突变是中国人WD突变热点;四引物ARMS—PCR法检测Arg778Leu突变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可以区分等位基因是否纯合,适于大样本的人群筛查。此法也可用于检测其他点突变。
2007(2):125-125.
摘要:患者男,65岁。住院号:219906。因反复腹胀、乏力伴消瘦于2006年2月17日就诊。查体发现:腹水、胸水及右腋窝肿大淋巴结3枚,最大3cm×3cm,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胸廓无畸形。胸壁可见5cm×4cm大小黑色素斑块,上有突起小肿块,颜色较深。诊断为黑色素瘤恶变伴广泛转移。[第一段]
2007(2):126-129.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恐惧应激状态下不同应激时间段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重量、精子数目、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的恐惧应激模型,分别取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状态下SD大鼠睾丸、附睾称重,并对附睾尾精子计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3β-HSD表达,比较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睾丸重量、附睾重量、精子数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HE染色显示睾丸结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显示3β-HSD表达降低,western blotting分析3β-HSD降低了7%;慢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睾丸重量、附睾重量、精子数量都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显示睾丸内生精小管细小,管腔内生精细胞稀少,免疫组化显示3β-HSD表达降低,western blotting分析3β-HSD降低了19.8%。结论 急性应激没有破坏雄性大鼠机体内稳态的调节能力,对生殖的影响仅见于睾丸功能的改变,睾丸组织结构未发生变化;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雄性大鼠,超出机体内稳态的调节能力,对生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3β-HSD的表达下降,而且睾丸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提示应激是影响大鼠生殖功能的一个因素。
2007(2):130-132.
摘要:目的 观察切除颌下腺14、28和42d对大鼠睾丸和附睾重量、精子数目、睾丸结构及3β-HS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切除大鼠颌下腺,于14、28和42d处死大鼠,取睾丸、附睾称重,并对附睾尾精子计数,HE染色显示睾丸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3β-HSD表达的改变。结果 (1)切除颌下腺14d时,实验组大鼠体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8d和42d时实验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2)切除颌下腺14d时,实验组的睾丸和附睾重量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28d和42d实验组睾丸和附睾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8d时实验组睾丸脏器系数和附睾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d和42d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3)切除颌下腺后,大鼠附睾尾精子计数降低,24d和42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4)切除颌下腺后,28d和42d时睾丸生精小管变细,管腔内精子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3β-HSD的表达降低。结论 颌下腺可能对雄性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其调节功能可能通过颌下腺分泌特定激素来实现,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2007(2):133-134.
摘要:目的 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及CD4^+ CD25^+T细胞(Tn细胞)的数量,探讨其在RA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T细胞及TR细胞的数量。结果 49例急性期RA患者的CD4/CD8比值和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28例RA患者治疗后的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4/CD8比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治疗后症状改善患者,TR细胞数量明显上升,RA的发病和发展与该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2007(2):135-137.
摘要:目的 探讨人肝癌HepG2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Gadd45α和Gadd45γ表达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经紫外线照射(254nm,10J/m^2)1、2、4h后收获细胞,采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Gadd45α和Gadd45γ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经紫外线照射后,Gadd45α和Gadd45γ mRNA表达峰值分别出现在4h和1h,Gadd45α/γ蛋白在照射后1h达高峰。结论 紫外线诱导了HepG2细胞中Gadd45α和Gadd45γ的表达升高。
2007(2):138-139.
摘要:目的 利用4-羟基2,2,6,6-四甲基-1-氧-哌啶(AAQ-2)作为抗坏血酸的猝灭剂,建立双试剂终点法测定血清胆固醇,以消除抗坏血酸在胆固醇测定中的干扰。方法 双试剂终点法。结果 方法重复性:日内CV1.31%、1.42%,日间CV2.17%、2.03%;平均回收率:99.70%;线性:可迭18.2mmoL/L。结论 本法可消除血清中高浓度抗坏血酸对胆固醇测定的干扰,且适用于自动分析仪。
2007(2):140-140.
摘要:CO2培养箱是实验室必备的仪器,但因其中需放置盛水容器而湿度较高,从而导致霉斑(经培养鉴定为丝状真菌)快速生长而影响工作,有碍观瞻和可能导致试验样本污染或院内感染扩散。虽使用了硫酸铜溶液、75%乙醇溶液或紫外线照射等多种消毒措施,仍然没有显著的效果。我们从文献和实践中发现,一般认为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市售高氯消毒片当加大剂量和使用中和剂时,具有安全和彻底的去除这类霉斑的效果。[第一段]
2007(2):141-143.
摘要:目的 测定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水平,评价其与骨转移瘤病情发展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成人组;B组为原发肿瘤组;C组为骨转移瘤组。分别检测3组uNTX水平及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C组治疗后10~12周进行uNTX的随访观察。结果 C组uNTX水平显著高于A、B两组,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uNTX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NTX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uNTX敏感性高于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在鉴别骨转移瘤和监测病变进程中有预测价值,也是评价骨转移瘤患者疗效反应的早期客观指标之一。
2007(2):143-143.
摘要:脱落细胞检查是最常用、最直接判断疾病良、恶性的检查方法,满意的细胞涂片是脱落细胞检查成功的基本保证。本文介绍细胞离心涂片机的应用。[第一段]
2007(2):144-145.
摘要:目的 观察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WT1基因表达与白血病疗效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初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73例治疗前WT1基因的表达,结合临床观察WT1表达阳性与急性白血病治疗疗效关系,并观察缓解后患者W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WT1阳性53例(72.6%),其中4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阳性32例(69.6%),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17例(73.9%)。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及1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均表达阳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WT1表达阳性对治疗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对21例患者治疗后动态观察,当完全缓解时,WT1表达转阴性;复发时WT1表达又转阳性。结论 WT1在急性白血病阳性率较高,但阳性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WT1基因作为白血病标志用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2007(2):146-146.
摘要:IFN-γ、IL-4分别属于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CV RNA含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患者HCV的载量。我们通过对CHC患者外周血清中HCV RNA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IL-4含量的检测,探讨其间的关系,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为CHC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2007(2):147-147.
摘要:外科手术后,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因此对血栓形成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评估颇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术前、术后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D-二聚体、vWF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特点及与术后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这些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第一段]
2007(2):148-148.
摘要:糖尿病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病程延长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并发症,尤以微血管病变多见。目前研究认为这一过程是多因素作用结果,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sICAM-1、PAF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2007(2):149-149.
摘要:HBsAg是HBV的衣壳,是HBV感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HBsAg时,虽测定结果都能明确给出具体COI(cut off值指数)值,但将样本进行稀释后发现存在严重的后带现象,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2007(2):150-150.
摘要: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指侵犯皮下组织、内脏及全身的感染。为了解临床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我们对近三年来临床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第一段]
2007(2):151-151,153.
摘要:了解当前在医院门诊就诊人群中尿酸水平分布和变化趋势,对尿酸测定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可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或治疗建议,有利于高尿酸症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我们对近10年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尿酸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2007(2):152-153.
摘要:人体微量元素与男性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含量的异常会造成男性不育。精子活力是评价精子功能的指标之一,为了解精子活力与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我们对113例男性精子的功能及其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2007(2):154-154.
摘要:2005年11—12月我们对我省两个市所辖的28所各级医疗机构检验科进行了免疫学部份指标现场检测调查,结果如下。[第一段]
范婷婷 陈涛 刘忠民 肖洪广 高月亭 范勇杰 钱征 方宝林 夏文广
2007(2):155-156.
摘要: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对实验室内检测流程的实时监控,实现“高品质、高效率、高自动化”管理。方法 在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CLIS)的信息流高效支撑下,根据医嘱条码信息,进行样本核收及前处理,实施室内质控和检测过程,校验标本属性,审核与提交检验报告,进行标本检测完毕的后处理。结果 引入“防呆机制”的实验室检测信息化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各种检测流程的节点监控,规范实验室检测管理。结论 CLIS对检测流程的实时监控,建立有效的实验室业务流“防呆机制”,对于规范实验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07(2):157-157.
摘要:为了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卫生主管部门推出了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举措。河北省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对省属7家三级甲等医院实验室HBV标志物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如下。[第一段]
2007(2):158-158.
摘要:美国强生公司的Vitros2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结合了干化学和电化学的特点,用直接电位法测定钾、钠、氯。本实验对该方法作简要评价并与常规电化学分析进行比较。报道如下。[第一段]
2007(2):159-160.
摘要:肾结石在泌尿系统结石所占比例较高,且复发率较高。本研究对1036例肾、输尿管结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探讨其病因和预防复发提供依据。[第一段]
2007(2):160-160.
摘要:我院检验科用金标记免疫层析(GICA)试条法检测HBsAg8157例,阳性和弱阳性结果用电化学发光(ECLIA)法复检,发现阳性结果GICA法与ECLIA法复检结果全部一致,但弱阳性结果有13%(6/46)与ECLIA法复检结果不一致,为假阳性,报告如下。[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