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

      2012, 30(7):481-484.

      摘要 (1964) HTML (0) PDF 556.50 K (8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一期止血缺陷用模板刀片法出血时间(TBT)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用于诊断ITP、VWD和血小板无力症。二期止血缺陷用APTT和PT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诊断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增多。纤溶亢进用ELT、FDPs和DD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诊断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 >血栓与止血
    • 基于通用质粒标准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因子剪接异构体F3tv1及F3tv2

      2012, 30(7):485-488.

      摘要 (1679)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基于通用质粒标准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人组织因子(TF)两种剪接异构体(F3tv1和F3tv2)。 方法:设计基因特异性上游引物与通用下游引物,通过引物末端延伸法将2种扩增产物进行序列简并,用于构建通用质粒标准品。用qPCR法检测人白血病细胞株THP-1、Jurkat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3tv1与F3tv2的表达,分析该法的线性范围与特异性。 结果:所建qPCR方法对F3tv1与F3tv2扩增特异,线性范围均为108~101 copies/μL。THP-1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3tv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0×10-4)±(2.62×10-5)与(1.79×10-4)±(4.37×10-5);F3tv2分别为(4.94×10-5)±(2.19×10-6)与(2.98±2.18)×10-6,Jurkat细胞株F3tv1与F3tv2均未检出。 结论: 建立的qPCR方法可对TF两种剪接异构体同时进行精确、定量地检测,为深入研究TF的选择性剪接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两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2012, 30(7):489-490.

      摘要 (957)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lauss法与PT换算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差异,提高实验室检测Fib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分别用Clauss法和PT换算法检测254例血浆Fib,并验证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 结果:Clauss法和PT换算法线性方程分别为Y=0.995X+1.436和Y=0.997X+0.315,Clauss法线性更接近直线。当Fib为3.0~4.0 g/L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3.0 g/L和Fib>4.0 g/L时,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lauss法和PT换算法测定血浆Fib存在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选择Clauss法检测血浆Fib。

    •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2012, 30(7):491-492.

      摘要 (1204) HTML (0) PDF 0.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 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 不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TT结果的一致性

      2012, 30(7):493-494.

      摘要 (992)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按照EP-2A方案,以ACL-Advance仪及配套ACL试剂检测40例枸橼酸钠抗凝标本APTT结果为Y,CA-7000仪及CA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1,CA-7000仪及ACL试剂检测APTT结果为X2,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判断两个医学决定水平(25 s、50 s)处的临床可接受性。用ACL-Advance仪(ACL试剂)和CA-7000仪(ACL试剂)检测80例不同肝素浓度标本及20例用肝素抗凝治疗患者标本的APTT,并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Y=0.843 5X1-0.318 5,r2=0.928 0;Y=0.984 6X2+0.333 9,r2=0.989 5;各仪器均使用ACL试剂时APTT结果临床均可接受。两台仪器统一使用ACL试剂检测不同肝素浓度标本及临床肝素抗凝治疗患者标本APT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一科室不同血凝仪应使用相同APTT试剂,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 检测D-二聚体在筛查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

      2012, 30(7):495-521.

      摘要 (1012) HTML (0)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在筛查急性肺栓塞(APE)中的意义。 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人对照组及APE组、APE相关疾病组发病后1 h、1 d和2 d的静脉血D-D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价D-D在APE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发病后1 h,D-D筛查A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临界值为491.6 μg/L时,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9.8%;发病后1 d,D-D筛查APE的AUCROC为0.93,临界值为715.3 μg/L时,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5.4%;发病后2 d,D-D筛查APE的AUCROC为0.95,临界值为926.1 μg/L时,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7.5%。 结论: APE患者发病后,D-D水平逐渐升高,可用于APE的筛查。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2012, 30(7):496-496.

      摘要 (962) HTML (0)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改良ATB Fungus 3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2012, 30(7):497-499.

      摘要 (1492)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改良ATB Fungus 3法测定糠秕马拉色菌的药物敏感性,以了解临床患者呼吸道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方法:在ATB F2半固体培养基中添加0.5%吐温40和0.5%吐温60,用ATB Fungus 3药敏板条对47株临床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进行MIC检测。 结果:氟康唑MIC50为>128 μg/mL,MICRange为≤1.0~>128 μg/mL;5-氟胞嘧啶MICRange为>16 μg/mL,MICRange为>16 μg/mL;沃尔康唑MIC50为8.0 μg/mL,MICRange为≤0.06~>8.0 μg/mL;两性霉素B MIC50为4.0 μg/mL,MICRange为≤0.5~16 μg/mL;伊曲康唑MIC50为1.0 μg/mL,MICRange为≤0.125~4.0 μg/mL。呼吸道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高于健康人皮肤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及标准菌株ATCC 14521。 结论:改良ATB Fungus 3法操作简便,结果重复性好且易观察。糠秕马拉色菌MIC值的升高可能与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关。

    • 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2012, 30(7):500-502.

      摘要 (1298) HTML (0) PDF 0.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 方法:针对HP cag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用该法对肝癌、肝硬化患者腹水及全血,猪、金黄地鼠、猴、犬、兔、豚鼠、大鼠、小鼠的全血、粪便、肠共1 201份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作常规细菌分离和测序分析。 结果:本方法特异性为100%,最低可检测2.2×101 copies/μL的质粒DNA。标准曲线表明其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306X+38.633,相关系数(r)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648%。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19%~1.2%,批间RSD为0.14%~3.4%,RSD均<5%。上述1 201份标本用本法检出HP阳性130份,常规细菌分离法仅检出2份HP阳性。测序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收录的HP序列同源性为99%~100%。 结论:建立的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适用于HP感染的检测。

    • 用国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建立检测抗CCP抗体的TrFIA法

      2012, 30(7):503-504.

      摘要 (990)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国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仪建立TrFIA法检测IgG类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IgG抗体)。 方法:以人工合成的环瓜氨酸肽作为抗原包被微孔板,异氰酸苄基二乙烯三胺四乙酸络合铕(Eu3+-DTTA)标记鼠抗人IgG单克隆抗体, 建立TrFIA法,分析CCP抗原包被浓度和Eu3+标记抗体最适用量,测定Eu3+标记抗体的标记率,用国产TrFIA仪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并分析本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特异性,计算回收率。对比分析建立的TrFIA法和欧蒙公司的ELISA法结果的一致率。 结果: 本法CCP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5 μg/mL,最适Eu3+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1 000;平均每个鼠抗人IgG分子上连接10.27个Eu3+;标准曲线为Y=1.162X+2.819,相关系数(r2)=0.998;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8%~5.6%和5.9%~7.6%;平均回收率为97.4%(96.5%~98.6%);用本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CCP抗体无交叉反应;与ELISA比对试验结果,两法一致率为96.8%(90/93),Kappa值=0.95。 结论: 建立的TrFIA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为抗CCP抗体的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临床实验研究
    • 尿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预测尿路上皮癌复发

      2012, 30(7):505-508.

      摘要 (1383)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并探讨其对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FISH)试剂盒(UroVysion)检测37例尿路上皮癌术后无病生存的随访患者和10例健康人尿液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情况,并分析其预测癌变复发的价值。 结果:膀胱癌复发组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的总畸变率分别为31.66%、40.14%、19.20% 和21.24%,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的表型包括3、7、17号染色体多倍体以及7、17号染色体纯合缺失。37例患者术后复发8例,M-FISH检出6例阳性,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9.3%,阳性检出时间比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早1~12个月。 结论:M-FISH技术有助于预测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3、7、17号染色体畸变对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 用1升全血中平均血红蛋白密度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特征

      2012, 30(7):509-511.

      摘要 (1224)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升全血中平均血红蛋白密度(MDHLWB)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特征(TT)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物理学“密度”的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红细胞参数MDHLWB[MDHLWB=(MCH/MCV×10-3)×RBC计数]。随机选取经血液表型分析诊断的150例IDA和166例TT成年病例,用ROC曲线分析确定MDHLWB鉴别诊断TT和IDA的cut off值。以分子诊断并结合铁代谢指标分析作为金标准,将MDHLWB和文献报道的IDA和TT鉴别诊断指标用于296例临床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个体的鉴别诊断以评估MDHLWB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MDHLWB鉴别成年男、女IDA与TT的最佳cut off值分别为男1.736和女1.493。MDHLWB诊断TT的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诊断效率(EDF)和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YI)分别为96.32%、90.98%、92.90%、95.28%、93.92%和0.873,优于其他鉴别诊断指数。 结论: MDHLWB可快速、有效地鉴别诊断单纯性的IDA和TT。

    • 不同免疫表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抑癌基因TP53缺失分析

      2012, 30(7):512-514.

      摘要 (1871)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表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1ymphoma,DLBCL)抑癌基因TP53缺失情况的差异。 方法:根据淋巴瘤细胞免疫标志物CD10、Bcl-6及MUM-1的表达情况,将57例DLB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为GCB(生发中心样B细胞)与non-GCB(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两类,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GCB与non-GCB类中TP53缺失情况。 结果:24例GCB类中有4例(16.7%)TP53缺失,33例non-GCB类中有14例(42.4%)TP53缺失。二者TP53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n-GCB类患者TP53缺失发生率较高,TP53缺失是non-GCB类预后差的可能原因之一。FISH可以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出TP53的缺失。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异质性参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

      2012, 30(7):515-517.

      摘要 (1025)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异质性参数(RDW-CV)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 d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我院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244例AMI患者,以入院28 d作为观察终点判断生存状况,分别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RDW-CV与患者28 d生存状况的关系。 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就诊时胸痛发生时间、cTnI、RDW-CV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1)。RDW-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2(95%CI:0.65~0.79),当RDW-CV的cut off值为16.25%时,预测低于此值的AMI患者住院28 d存活的敏感性为68%(95%CI:54%~79%),特异性为73%(95%CI:66%~79%)。未校正时,RDW-CV高于cut off值的AMI患者28 d死亡的风险比(OR)为5.68(95%CI:3.01~10.73);校正cTnI、就诊时胸痛发生时间后,OR为3.43(95%CI:1.64~7.16)。 结论: RDW-CV是AMI患者28 d生存状况的独立预测因子。

    • >病例报告
    • 红细胞冷凝集1例

      2012, 30(7):517-517.

      摘要 (1136) HTML (0) PDF 0.00 Byte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 Cell-SELEX技术筛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适配体

      2012, 30(7):518-521.

      摘要 (1726)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以细胞为靶标的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Cell-SELEX)技术获得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适配体。 方法:以NB4细胞为靶标,用Cell-SELEX技术从随机单链DNA(ssDNA)文库中筛选出一组适配体,将筛选得到的适配体群进行克隆、测序及结合力测定,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对结合率最高的适配体进行亲和力和特异性分析。 结果:第1,4,7,10,13,16,19轮筛选获得的次级文库与NB4细胞的结合率分别为(1.6%,3.8%,6.3%,11.4%,15.4%,19.9%,16.7%);第16轮筛选的21个阳性克隆菌测序结果表明,存在有3种高度富集的适配体,分别为CX1序列2个,CX5序列3个,CX9序列16个;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序列的结合率分别为9.7%,12.6%,17.2%;CX9的解离常数(Kd)为16.2 nmol/L;荧光显微镜下发现,CX9与NB4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高于K562细胞。 结论:用Cell-SELEX技术成功筛选到针对NB4细胞的适配体CX9,为荧光标记适配体快速鉴定APL提供实验依据。

    • >综述
    •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12, 30(7):522-524.

      摘要 (570)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经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毒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临床诊断技术的开发对控制疾病蔓延十分重要。目前,CHIK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大类。本文就CHIK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IgG4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IgG4相关性胆管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12, 30(7):525-548.

      摘要 (1437)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近年来,免疫球蛋白G-4亚型(IgG4)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IgG4相关性胆管炎(IAC)早期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测复发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认为,血清IgG4检测在AIP和IAC诊治中有较重要的价值,可作为AIP早期鉴别诊断、激素疗效评估、复发检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也是IAC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物。本文对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 >研究生园地
    • 生物信息学预测has-miR-26b的作用靶标及功能

      2012, 30(7):527-530.

      摘要 (1919)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hsa-miR-26b的靶基因,进一步分析其潜在功能,为其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pubmed、谷歌(google) 等工具检索hsa-miR-26b相关文献;用miRbase、NCBI、UCSC Browser和Promoter scan等在线工具分析hsa-miR-26b序列及所在基因组特征;用TargetScan、PicTar及miRanda预测hsa-miR-26b的靶基因;通过功能富集分析(GO analysis)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analysis),预测所得靶基因和已证实的靶标基因。 结果:研究证实hsa-miR-26b与神经发育、心肌肥大及各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hsa-miR-26b位于CTDSP1基因内含子内,但可能具有与该基因不同的启动子;3种方法预测结果取交集获得可能靶标基因33个,合并已知靶标基因14个;hsa-miR-26b靶基因主要参与钠离子转运、溶酶体组织和生物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转运等生物学过程,涉及Notch、氨基糖类代谢、ABC转运子、VEGF及TGF-β等信号转导通路。 结论:hsa-miR-26b的功能较为广泛,与发育、代谢等密切相关。

    • 白血病细胞K562来源的外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2012, 30(7):531-534.

      摘要 (991)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株(K562)来源的外体(exosome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影响。 方法: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K562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将exosomes与hucMSCs共育,细胞计数板法检测exosome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相关基因FAP、α-SMA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s标志性蛋白CD9、CD81及CAFs相关蛋白FAP,α-SMA的表达。 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分离的exosomes呈椭圆或碟状的囊泡结构,直径在30~100 nm;细胞计数板法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exosomes 均能抑制hucMSCs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exosomes作用于hucMSCs,其FAP、α-SMA和IL-6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xosomes可表达标志性蛋白CD9、CD81,且exosomes作用hucMSCs后FAP、αSMA蛋白表达量增加。 结论:K562细胞来源的exosomes能抑制hucMSCs增殖,且能诱导hucMSCs向CAFs的分化。

    • 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高半胱氨酸

      2012, 30(7):535-538.

      摘要 (864)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高半胱氨酸(Hcy)的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方法:血清Hcy经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Hase)与腺苷转化为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用抗SAH抗体与转化后SAH以及胶乳颗粒结合的SAH先后反应,根据生成免疫复合物的变化值计算出SAH浓度;依据美国CLSI标准和指南性文件,对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建立的方法检测范围为3.0~53.0 μmol/L,最低检测限0.6 μmol/L;批内不精密度1.00%~2.09%;日间不精密度4.69%~5.44%;方法回收率为97.3%~105.6%;Vit-C≤1 000 mg/L、胆红素≤400 μmol/L、乳糜≤0.8%、Hb≤6.0 g/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干扰;参考值为<15.5 μmol/L;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相关性良好(r0.994,P<0.01),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清Hcy浓度。

    • >质量管理研究
    •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风险管理

      2012, 30(7):539-542.

      摘要 (1127)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风险管理是系统地应用管理政策、程序和实践来完成风险的分析、评价、控制和监测的任务,帮助实验室对每个设备和试验建立特定的质量控制计划,来监测、控制并使不良事件的概率和影响最小化,使体系固有的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及其他质量控制程序达到最佳的平衡。其核心是风险评估、控制、监测及故障调查的持续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的建立必须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一旦实施,应监测差错率趋势评价其有效性,以促进临床检验的持续质量改进,保证患者的安全。

    • 临床应用分离胶采血管需注意的问题

      2012, 30(7):543-545.

      摘要 (1458) HTML (0) PDF 0.00 Byte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临床应用中发现,某些分离胶采血管分离效果不佳和(或)分离胶干扰测试结果。本文主要就此作一综述,并探讨分离胶采血管样本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临床实验室在新引入一种采血管前,应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能满足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要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个样本的分离效果,避免因分离效果不佳影响该样本及后续样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分析前标本处理程序对AFP、β-HCG、uE3室间质评结果的影响

      2012, 30(7):546-548.

      摘要 (1403) HTML (0) PDF 0.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处理程序对AFP、β-HCG、uE3室间质评结果的影响。 方法: 以商品质控品为例,用检定合格的定量吸管和移液管分别取5 mL蒸馏水,用天平称重法验证;以观察批号39101的质控品为例,分别用直立震荡、颠倒混匀、旋转混匀3种方式混匀,40 min后检测并比较;比较复溶后20、40、60 min的短期稳定性和复溶后2~8 ℃保存4、8、24、72、168 h的长期稳定性;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AFP、β-HCG、uE3的室间质评结果。 结果:两种复溶方式的移液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79,P>0.05);颠倒混匀后的检测结果与示值接近,且变异系数(CV)小;AFP、β-HCG复溶20 min后结果稳定,而uE3复溶40 min后结果稳定。2~8 ℃保存4、8、24、72、168 h后AFP、β-HCG和uE3的检测均接近示值,CV均<2%。规范分析前标本处理程序后,2010、2011年纠正了uE3指标EQA结果的失控现象,且AFP、β-HCG、uE3的偏移均明显缩小。 结论:分析前标本处理程序可影响标本测量结果,实验室应严格规范分析前标本处理程序。

    • >调查研究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

      2012, 30(7):549-552.

      摘要 (1481)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探讨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Pa共80株,分析其耐药表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及PAβN进行外排泵基因筛查,并比较其结果。 结果:64株(80%)检出了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包括单独表达MexA 30株(37.5%),MexC 12株(15.0%),MexX 8株(10.0%),同时表达MexA和MexC者10株(12.5%),同时表达MexA和MexX者4株(5.0%)。外排泵抑制剂筛查试验总阳性率分别为CCCP抑制法73.8%,PAβN抑制法72.5%。MexA的表达主要增强对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且随表达量的增加而增强。MexC型主要增强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类的耐药性,且随表达量的增加而增强。MexX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的耐药性。MexA和MexC型同时表达与MexA型一致,并增强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MexA和MexX型同时表达与MexA型一致,并增强了对庆大霉素的耐药而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结论:Pa的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与特定种类的药物耐药程度有关,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参与并加剧了Pa的耐药性。

    •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12, 30(7):553-556.

      摘要 (955)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2009年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用PCR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NDM-1和adeABC型外排泵结构基因adeB,并进行测序分析;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based PCR,Rep-PCR)分型技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2009年我院66株CRAB中98.5%的菌株OXA-23基因阳性,95.5%adeB基因阳性,两种基因同时阳性的比率为93.9%,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66株CRAB可分为A~D 4个基因型,我院流行的优势克隆株为A型,波及10个病房。这些基因型不同于2004年我院CRAB流行株。 结论:2009年CRAB通过产生OXA-23酶和adeABC型外排泵等机制共同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CRAB克隆株水平传播是造成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 >病例报告
    • 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

      2012, 30(7):556-556.

      摘要 (633)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调查研究
    • 联合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TNF-α、CRP及前清蛋白的意义

      2012, 30(7):557-558.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表达

      2012, 30(7):559-559.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