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尿液结晶检验与临床

      2013, 31(2):81-82.

      摘要 (16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尿液结晶是复杂多样的颗粒成分,其形成受尿液pH、温度、形成结晶的成分及胶体物质的浓度和溶解度等因素影响。结晶可根据尿液pH、结晶颜色、溶解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不同结晶尿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如代谢性结晶尿可能与尿结石形成有关。实验室应重视尿结晶的检查,当镜检发现结晶与红细胞并存时应报告结晶类型,对无法识别的药物结晶应询问用药史,分析判断是否为药物结晶。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果糖氨基酸氧化酶的原核表达及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2013, 31(2):83-86.

      摘要 (41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原核表达果糖氨基酸氧化酶(FAOX),建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酶法并作初步评价。 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2a(+)/FAOX,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获得重组FAOX;以糖基化六肽为底物检测酶活性;初步建立检测HbA1c的酶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结果:重组FAOX在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65 000;酶比活性为22 U/mg;建立的检测HbA1c酶法的批内、批间、日间CV均<5%;低值(5.1%)和高值(15.8%)HbA1c的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8.9%;总胆红素(<220 μmol/L)、三酰甘油(<10.8 mmol/L)和维生素C(<500 mg/L)对酶法检测HbA1c无影响;与HPLC法和HA-816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93。 结论:FAOX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用其建立的检测HbA1c的酶法可满足临床对HbA1c测定的要求。

    • 用纳米磁珠吸附富集样本中结核分支杆菌

      2013, 31(2):87-89.

      摘要 (10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制备纳米磁珠用以吸附富集样本中结核分支杆菌 (MTB),有效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和实验操作安全性。 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表面包被PEG600或油酸的纳米Fe3O4颗粒,在基本密闭系统下培养MTB,观察比较两种磁珠在3种pH下吸附能力的差异;并对包被PEG600的纳米磁珠的吸附容量进行测定。 结果:自制的两种磁珠具备显著的MTB吸附能力,两种磁珠之间以及不同pH下无明显差异,但pH 5.3条件下油酸纳米磁珠富集的MTB菌落形成较小。自制PEG600纳米磁珠的吸附能力为每100 μL 1~10 μg MTB磁珠悬液。 结论:自制的纳米磁珠能有效地吸附MTB,以PEG600纳米磁珠为优,并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W物质

      2013, 31(2):90-91.

      摘要 (16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孕妇血清W物质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ICIA)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包被有W物质(T2S类似物)的感光微粒与兔抗W物质抗体连接,与生物素化羊抗兔IgG及包被有链霉亲合素的发光微粒构成检测体系;对LICIA法反应条件进行探索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结果: LICIA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 pg/mL,线性范围为5~10 000 p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回收率为89.2%~108.1%;T3S<10 ng/mL、T4S<100 ng/mL、Hb<5.0 g/L、T-Bil<500 mol/L、TG<3 mmol/L对LICIA法检测W物质无显著干扰;LICIA法稳定性较好;与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比较,LICIA法检测W物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2,P>0.05)。检测孕早期孕妇血清W物质的参考值上限为847 pg/mL。 结论:LICIA法检测W物质灵敏且简便易行,可用于孕妇血清W物质的检测。

    • >临床实验研究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013, 31(2):92-95.

      摘要 (15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 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者的血清Lp-PLA2、ox-LDL水平及CAD病变程度,分析其相关关系。 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CAD患者血清Lp-PLA2、ox-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SAP组相比,ACS组血清Lp-PLA2、ox-LDL、肌钙蛋白I(TnI)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AD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与血清Lp-PLA2(r=0.426,P<0.01)、ox-LDL(r=0.331,P<0.01)水平呈正相关,Lp-PLA2与ox-LDL之间亦显著正相关(r=0.23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D患者血清Lp-PLA2(β=0.366,P<0.01)和ox-LDL(β=0.253,P<0.01)水平共同决定了22.7%的Gensini积分变化;Gensini积分是血清Lp-PLA2的唯一显著的独立预测因子(β=0.420,P<0.01);LDL胆固醇(LDL-C) (β=0.411,P<0.01)、Gensini积分(β=0.285,P<0.01)共同决定了25.9%的ox-LDL变化。 结论:CAD患者血清Lp-PLA2、ox-LDL水平升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MIP-3α与IL-17A的水平及意义

      2013, 31(2):96-98.

      摘要 (9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意义。 方法:选取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肝功异常初诊患者,其中确诊PBC 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MIP-3α及IL-17A血清水平;回顾性分析相关自身抗体水平。 结果:与HC组相比,PBC组、CHB组、SLE组患者血清IL-17A、MIP-3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IL-17A的cut off值为86 pg/mL时,诊断PBC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62%;MIP-3α的cut off值为39 pg/mL时,诊断PBC的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81.1%;MIP-3α与AMA-M2联合检测辅助诊断PBC的敏感性为97.8%,诊断效能达86.8%。 结论:MIP-3α联合AMA-M2有助于PBC的辅助诊断。

    •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2013, 31(2):99-101.

      摘要 (7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IH)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PAC-1(platelet activation complement-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ANIH 组和常规处理对照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 min、术毕、术后1 d和术后3 d 静脉血PAC-1、CD62P、PLT和D-D水平。 结果: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AINH组患者麻醉诱导前PAC-1、CD62P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均<0.5,P均>0.05);AINH后30 min、术毕和术后1 d PAC-1和CD62P水平均偏低(t均>2.5,P均<0.05);术后3 d PAC-1偏低(t=2.77,P<0.05),PLT较高(t=2.68,P<0.05),CD62P变化不显著(t=0.73,P>0.05);D-D在术后1 d和3 d偏低(t=11.12、11.67,P<0.05)。AINH患者组内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NIH后30 min PAC-1和PLT水平降低(t=2.27、19.30,P<0.05),CD62P和D-D水平升高(t=10.28、8.11,P<0.05);术毕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4.31、5.86、19.70,P<0.05)且PLT下降(t=18.26,P<0.05);术后1 d 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2.82、5.12、15.37,P<0.05)且PLT水平下降(t=13.26 ,P<0.05);术后3 d PAC-1和PLT水平下降(t分别为2.15、14.67,P<0.05),CD62P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著(t=1.27,P>0.05),D-D水平升高(t=13.30,P<0.05)。 结论:术前行ANIH能抑制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过度活化,对抑制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 胃癌组织中MACC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2013, 31(2):102-104.

      摘要 (8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评价其在胃癌进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MACC1 mRN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0.0%(42/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8/60),χ2=37.34,P<0.01],和正常胃黏膜组织[0%(0/20),χ2=26.73,P<0.01]。MACC1 mRNA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 结论: MACC1 mRNA高表达与胃癌进展、侵袭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 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13, 31(2):105-108.

      摘要 (18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7721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人类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经佛波酯(PMA)诱导成为巨噬细胞(UaM),再分别采用脂多糖(LPS)诱导成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白细胞介素(IL-4+IL-13)诱导成为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用ELISA法检测其IL-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定量PCR法检测TNF-α、CCL3、iNOS、AMAC-1、CCL22和Arg-1的表达;用CCK8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UaM、M1和M2培养上清液对SMMC772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M1诱导组IL-12、TNF-α、CCL3和iNOS表达升高,M2诱导组IL-10、AMAC-1、CCL22和Arg-1表达升高。M1诱导组SMMC7721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低于UaM组和M2组(F=12.135,P<0.01);UaM和M2诱导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活力在浓度比为1∶1时无统计学差异(F=5.356,P=0.293),在其他浓度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SMMC7721在各组间穿过Transwell基底膜的细胞数量均存在差异(F=105.442,P<0.01)。 结论:M1培养上清液能抑制SMMC7721的增殖和迁移,M2培养上清液能促进SMMC7721的增殖和迁移。

    • >综述
    • 人体循环游离DNA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3, 31(2):109-114.

      摘要 (8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ccfDNA)系存在于人及动植物体液中、在细胞外部处于游离状态的DNA分子。目前对其的研究均集中于肿瘤及妇产科学方面。本文对ccfDNA的生物学性质及在肿瘤学和妇产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新进展

      2013, 31(2):115-117.

      摘要 (10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实验室检查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细菌学涂片和培养检查。近年来,以T-SPOT.TB、Xpert MTB/RIF、HAIN等为代表的结核病诊断新方法不断涌现,为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感染存在与否及如何治疗的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无创性产前遗传学检测研究进展

      2013, 31(2):118-120.

      摘要 (10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产前遗传学诊断是出生缺陷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无创性产前诊断是该领域追求的目标。孕母血液中胎儿游离核酸的发现开创了无创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新视野,随着各类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的发明、发展、应用,以及母血中多种新型的胎儿特异性核酸标志物鉴定,无创性产前遗传学诊断获得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无创产前遗传学检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胎儿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疾病的无创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

    • 循环游离DNA完整性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3, 31(2):121-123.

      摘要 (13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循环游离DNA(ccfDNA)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现普遍认为细胞凋亡产生DNA短片段,长度为185~200 bp;而肿瘤细胞坏死产生的DNA片段,由于不完全消化而呈现长度多样化,以长链DNA片段为主。ccfDNA完整性检测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DNA完整性一般以DNA长、短片段扩增产物的浓度比值来表示,其对肿瘤早期诊断、肿瘤分期、分级、放疗和化疗疗效监测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cfDNA完整性检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血培养中念珠菌的快速检测进展

      2013, 31(2):124-126.

      摘要 (7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真菌血症后果严重,死亡率高。临床上迫切需要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血培养作为诊断真菌血症的金标准,其快速检测关系到真菌血症的治疗成败,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 >研究生园地
    • 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 497表达下降及其临床意义

      2013, 31(2):127-130.

      摘要 (6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497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miR-497的变化,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采集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4例癌旁组织、3例正常脑组织以及133例治疗前患者的(WHO Ⅱ级55例、Ⅲ级45例和IV级33例)血清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iR-497含量,并以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清miR-497含量的比较,ROC曲线分析miR-497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miR-49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 (F=13.78,P<0.05),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也显著降低[(112.69±54.58) fmol/L vs (254.32±142.12) fmol/L,t=10.31,P<0.01]。用于星形细胞瘤诊断的miR 497 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4 (95% CI, 0.853~0.935),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0%。血清miR 497在患者术后明显上升[术后(165.69± 56.87) fmol/L vs 术前(93.77±38.50) fmol/L,t=3.92,P<0.01。 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497低表达,miR-497有望作为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 浙江地区2012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征研究

      2013, 31(2):131-133.

      摘要 (7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浙江地区2012年3~9月麻疹病毒(MV)的基因特征。 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对部分PCR扩增阳性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88例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经RT-PCR检测阳性76例,阴性12例;随机选择13例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均为H1a亚型;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3株均为H1a基因亚型,与该型参考株AF045205、AF045206核苷酸同源性为98.0%~99.0%。 结论:H1a基因型是浙江地区2012年MV流行的优势亚型,无输入性的其他亚型出现。

    • >质量管理研究
    • 质量控制规则检出持续误差的性能特征研究

      2013, 31(2):134-136.

      摘要 (9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质量控制(QC)规则检出持续存在误差的性能特征。 方法: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误差持续存在的模型,计算QC规则在各误差大小下检出持续误差的概率。 结果:误差持续存在时的误差检出概率与误差间断存在时不同,其大小随批次变化而变化,误差越大检出误差需要的批次越少。 结论:该模型符合实验室实际工作状态,可在此基础上改进QC规则并应用于临床。

    • 质量控制数据在临床化学定量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2013, 31(2):137-138.

      摘要 (6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室间比对结果在临床化学定量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方法:参考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综合认可体系(NATA)提出的Nordtest准则和欧洲各国家测量、检测和分析实验室学会联合会(EUROLAB)颁布的“评定不确定度的替代方法”,通过6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和室内质控数据室间比对回报结果,对20个临床化学定量检测指标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和偏移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结果:20个常规生化指标的扩展不确定度(U)均<10%,Ca、K、TP和Alb的U<5% ;LDH、UA、TC和Glu的U介于5%~6%;GGT、CK、T-Bil、D-Bil和HDL-C等12个指标的U接近10%。中浓度水平质控品各临床化学指标定量检测U与CVRW、RMSbias、u(cref)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4、0.876和0.797,高浓度水平质控品各临床化学指标定量检测U与CVRW、RMSbias、u(cref)间的r分别为0.911、0.896和0.814。 结论: 通过室内质控数据和室间比对回报结果对化学定量检测指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的方法简单、方便,可在充分了解实验室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同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Doumas血清总胆红素参考方法标准曲线的复现

      2013, 31(2):139-141.

      摘要 (11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复现符合Doumas血清总胆红素(T-Bil)参考方法要求的标准曲线。 方法: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制的SRM916a配制200 mg/L T-Bil标准原液并在598 nm处测定摩尔吸光系数(ε),用T-Bil空白液和ε符合要求的标准原液配制5、10、15、20、50、100、150 mg/L 7个浓度工作标准液并在598 nm处测定吸光度,用最小二乘法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各浓度工作标准液实测浓度与理论浓度差值。依据Doumas参考方法要求判断标准曲线的符合性。 结果:T-Bil标准原液ε的x±s(n=4)为(76 448±145) L·mol-1·cm-1,CV为0.19%;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7 70X-0.000 59,r2=0.999 98,各浓度工作标准液实测浓度与理论浓度差值分别为:第一次测量为-0.18、-0.01、0.07、-0.18、0.23、0.13、-0.45 mg/L,第二次测量为-0.16、0.01、0.18、-0.15、0.21、0.42、0.15 mg/L。 结论: 复现的血清T-Bil标准曲线符合Doumas参考方法要求。

    • 流式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管理

      2013, 31(2):142-144.

      摘要 (8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流式细胞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领域一项新技术,其检验全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淋巴细胞亚群流式分析为例,介绍流式细胞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中的方法和经验。

    • >病例报告
    • 抗D抗体干扰ABO血型鉴定1例

      2013, 31(2):144-144.

      摘要 (7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调查研究
    • 133例念珠菌血症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2013, 31(2):145-147.

      摘要 (9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流行特征、耐药情况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9~2011年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部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检出念珠菌血症133例。菌株主要为热带念珠菌(28.6%)、白念珠菌(23.3%)和近平滑念珠菌(19.5%)。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伏立康唑(97.8%)、伊曲康唑(69.2%)、氟康唑(45.4%)、酮康唑(38.9%)。31例检测了血清(1,3)-β-D-葡聚糖(BG)水平,阳性率为48.3%(15/31);102例检测了血清抗烯醇化酶(Eno)抗体,阳性率为60.8%(57/102);23例同时进行抗Eno抗体和BG检测,阳性率为73.9%(17/23)。 结论:引起念珠菌血症的病原体主要为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联合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念珠菌血症。

    • 南京及周边地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抗嗜肺军团菌1~14型抗体调查

      2013, 31(2):148-150.

      摘要 (8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患者血清抗嗜肺军团菌(Lp)1~14型抗体水平,分析抗Lp抗体阳性意义。 方法:采用德国Euroimmun间接免疫荧光(IFA)试剂对1 017例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Lp1~14型抗体效价测定。 结果:1 017例患者血清抗Lp抗体阳性157例(15.4%)。Lp 14个血清型中,抗14型抗体检出率最高,为36.9%;其次为12型(32.5%)、4型(30.6%)。单独一种血清型抗体阳性者占54.1%(85/157);≥2种血清型抗体阳性者占45.9%(72/157)。在157例抗Lp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BV抗体阳性103例(65.6%),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89例(56.7%),抗TB抗体阳性31例(19.7%)。 结论:目前使用的诊断Lp感染的IFA试剂,检测结果不能排除高假阳性率可能。诊断Lp感染必须遵循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升高≥4倍的原则。

    • >病例报告
    • 检出氧化酶阴性铜绿假单胞菌1例

      2013, 31(2):150-150.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调查研究
    • 急诊血常规检测结果回报时间分析

      2013, 31(2):151-152.

      摘要 (13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检验科血常规分析的结果回报时间(TAT)。 方法:采集60例急诊患者末梢血,分别于0、1、3、5、7、10、15、20 min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确定标本最短放置时间。 结果:放置7 min后血液参数结果稳定(P均>0.05),我院急诊血常规分析的TAT为10 min。 结论:确立了我院急诊检验科血常规分析的TAT。

    • >产品应用研究
    • 设定目标在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3, 31(2):153-153.

      摘要 (7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剂评价

      2013, 31(2):154-154.

      摘要 (7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分型、耐药机制及毒力研究

      2013, 31(2):155-157.

      摘要 (12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机制。 方法:用PCR法对该菌鉴定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以确定其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并用PCR对其相关毒力因子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确认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但不属于常见的高致病力K1、K2及K5型;MLST分型为ST11;PCR鉴定其携带有blaCTX-M、blaTEM、blaSHV耐药基因及wabG、uge、ureA毒力基因。 结论: 该菌为ST11型的非K1、K2及K5菌株,致病力较弱,但可导致临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多。

    • 细长颗粒链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2013, 31(2):157-157.

      摘要 (7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株耐碳青霉烯洛菲不动杆菌的鉴定

      2013, 31(2):158-159.

      摘要 (10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耐药洛菲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Al 1611)的耐药机制。 方法:用K-B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药敏分析;ATB 32GN及16S rRNA进行菌株鉴定;改良Hodge试验及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PCR和DNA测序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及整合子相关基因;接合试验探讨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 结果:Al 1611除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外,对喹诺酮类也呈现耐药;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以及多粘菌素B显示为敏感;改良Hodge试验阴性;EDTA协同试验阳性;该菌扩增出NDM-1基因,未扩增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及整合子相关基因;接合试验未获成功。 结论:该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与产NDM 1酶相关,该基因可能并不存在于可经结合传递的质粒上。

    • 斐氏棒状杆菌引起败血症1例

      2013, 31(2):160-160.

      摘要 (7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