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技术进展

      2015(10):721-723.

      摘要 (9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结核分枝杆菌(TB)检查是确认结核病最特异的方法。目前常用的TB感染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以及病理学诊断等。TB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TB抗原和抗体检测及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等。该文着重评述IGRA的原理及应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各种影响因素。

    • >专家论坛
    •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西格玛度量的评估

      2015(10):724-728.

      摘要 (13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已有许多文献讨论了西格玛度量评估分析质量的理论基础,但西格玛度量的使用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该文讨论了西格玛度量在临床检验测量阶段最佳使用的要求。西格玛度量公式中涉及3个变量,即允许总误差(质量要求)、不精密度和偏倚(方法性能)。应该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MDLs)上确定质量要求。由于方法性能常随浓度变化,所以也应该在MDLs上测量方法性能。使用高可靠性的西格玛度量可以增加对实验室过程性能的可信度,要像重视实验室过程那样重视质量度量的研究。

    • >自身免疫专栏
    • 探针熔解曲线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链霉素耐药突变

      2015(10):729-733.

      摘要 (23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及链霉素(SM)耐药突变的方法学应用价值。 方法:用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1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IF、INH、EMB及SM耐药突变情况,以传统的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探针熔解曲线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并应用测序方法分析结果不一致菌株的耐药突变位点。 结果:以比例法检测结果为标准,熔解曲线法检测RIF耐药的敏感性为98.51%,特异性为95.35%,诊断符合率为97.27%;检测INH耐药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95.24%,诊断符合率为94.55%;检测EMB耐药的敏感性为88.64%(39/44),特异性为75.76%(50/66),诊断符合率为80.91%(89/110);检测SM耐药的敏感性为82.98%,特异性为80.95%,诊断符合率为81.82%。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不符菌株的测序结果大部分与熔解曲线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的快速检测。

    • 临床分离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2015(10):734-736.

      摘要 (12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鉴定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GM)的准确性,检测RGM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18株RGM使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进行菌株鉴定,用比例法检测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卷曲霉素、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9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 结果:DNA微阵列芯片法与基因测序结果对偶然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鉴定符合率为100%,对其他菌株的鉴定结果偏差较大。RGM对临床上常用的9种抗结核药物普遍耐药,耐药程度依次为马赛分枝杆菌(9种药物全耐药)、脓肿分枝杆菌(8~9种药物耐药)、新金色分枝杆菌(8种药物耐药)、偶发分枝杆菌(7种药物耐药)、血液分枝杆菌(7种药物耐药)、康赛医院分枝杆菌(6种药物耐药)和富西亚分枝杆菌(4种药物耐药)。 结论: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意义重大。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RGM感染患者的风险极大,应该按照RGM药敏折点标准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2015(10):737-739.

      摘要 (9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近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诊断治疗的困难,且不会发生人与人间传播,所以临床和实验室对该病的认识均留有空白。应提高对NTM所引发的各种临床症候的认识,发展可靠快速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以辅助临床明确诊断。该文就NTM的相关知识、感染后的主要临床征象和目前实验室在NTM检测技术上的一些研究、探索、进展进行了回顾性综述。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用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构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2015(10):740-743.

      摘要 (23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构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 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含4个重编程转录因子(OCT3/4、SOX2、KLF4和c MYC)的仙台病毒感染PBMC,并用无饲养层细胞的培养体系培育获得iPSC。通过细胞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拟胚体形成和分化实验对iPSC细胞进行多能性验证;用核型分析和仙台病毒基因组RNA检测对其进行安全性验证。 结果:在仙台病毒感染后16 d后,PBMC出现iPSC样克隆。iPSC可进行传代培养,且经多能性验证实验证明其具有多能性;安全性验证结果表明,iPSC核型正常,外源性病毒基因组RNA可被完全清除。 结论:建立了对PBMC进行非整合重编程的诱导体系,并获得了具有多能性、核型正常且不含外源基因的iPSC。

    • NGS和MLPA技术检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缺失突变

      2015(10):744-747.

      摘要 (17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 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和DNA Sanger测序以证实突变。 结果:NGS和 MLPA技术检测均显示1例患者有1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另1例患者其56号外显子有缺失突变。经PCR和Sanger测序证实前者18号外显子及其两侧翼区有大片段缺失c.2114-2357_2167+747del3158bp,后者第56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有9 bp的缺失突变c.6864_c.6871+1delCTGTGTAGG。 结论:NGS和MLPA技术有助于筛查基因组缺失突变,但仍需借助Sanger测序等方法验证。

    • >临床实验研究
    • 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体诱导胃癌细胞恶性转化

      2015(10):748-751.

      摘要 (5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通过外体(exosome)促进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化疗抵抗,诱导胃癌的恶性转化。 方法:提取不同细胞来源的exosome(HFL-ex和MSC-ex),并用可视型纳米颗粒分析仪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因素下对照组、HFL-ex组和MSC-ex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构建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处理7 d后分别检测对照组、5-FU组、HFL-ex组和MSC-e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 结果:可视型纳米颗粒分析仪结果表明,HFL-ex和MSC-ex 的直径约为(110±49)nm,western blot证实其表面均表达CD63蛋白; 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HFL-ex比较,MSC-ex可促进SGC-790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P均<0.05);荷瘤实验结果显示,MSC-ex组小鼠肿瘤体积大于5-FU组和H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Cs可通过旁分泌exosome的方式促进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化疗抵抗,诱导胃癌的恶性转化。

    • 血浆循环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对肺癌和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价值

      2015(10):752-755.

      摘要 (9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肺癌、肺结核患者及健康人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浓度及完整性,探讨其对肺癌和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49例肺结核患者、46例肺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标本。用RT-PCR技术定量检测各组血浆cf-DNA中ALU115和ALU247浓度及完整性(ALU115/ALU247),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浆糖链抗原(CA125)浓度;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比较总体差异,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 结果:肺结核组、肺癌组和健康人对照组间血浆cf-DNA中ALU115浓度(K-W χ2=96.716,P=0.000)、ALU247浓度(K-W χ2=25.228,P=0.000)、血浆cf DNA完整性(K-W χ2=75.28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患者较健康对照者血浆cf-DNA ALU115浓度(Z=-6.754,P=0.000)、ALU247浓度(Z=-4.570,P=0.000)和cf -DNA完整性(Z=-2.950,P=0.000)均升高;肺癌患者较健康对照者血浆cf-DNA ALU115浓度(Z=-8.245,P=0.000),ALU247浓度(Z=-4.088,P=0.000)和cf-DNA完整性(Z=-7.753,P=0.000)亦有明显升高;肺癌组较肺结核组血浆cf-DNA ALU115浓度(Z=-6.192,P=0.000)和cf-DNA完整性(Z=-7.753,P=0.000)均明显升高。肺癌组血浆cf-DNA ALU115浓度和cf-DNA完整性(ALU115/ALU247)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0.931和0.934、100%和87%、72.9%和90.6%,均高于CA125(0.739,60.9%,86.5%),而ALU247(0.610,43.5%,79.2%)均低于CA125。 结论:RT-PCR检测血浆cf-DNA中ALU115和ALU247浓度及完整性可作为肺癌和肺结核辅助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5(10):756-759.

      摘要 (11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miR-92a -3p在体检健康者、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以及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CR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Trizol法分别对30例体检健康者、25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和40例CRC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清进行总RNA提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92a-3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血清miR-92a-3p的CRC诊断效能。 结果:CRC术前组血清miR-92a-3p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息肉组(Z=4.75,P<0.01)、CRC术后组(Z=4.28,P<0.01)和健康人对照组(Z=8.00,P<0.01);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iR-92a-3p的表达水平低于CRC术后组(Z=4.08,P<0.01)和结直肠腺瘤息肉组(Z=2.70,P=0.01);结直肠腺瘤息肉组和CRC术后组的血清miR 92a 3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0.32);血清miR-92a-3p鉴别CR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9(95%CI:0.840~0.959),当cut off值为2.7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血清miR-92a-3p的高低与CRC的浸润深度(Z=2.14,P=0.03)、淋巴结转移(Z=2.86,P=0.04)、TNM分期(Z=2.93,P<0.01)等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密切。 结论:血清miR-92a-3p可能为临床上CRC的筛查、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实验室依据。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NK细胞及其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的表达及意义

      2015(10):760-762.

      摘要 (6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天然杀伤(NK)细胞及其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60例,包括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孕妇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NK细胞分布和数量以及NK细胞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各10例)胎盘组织HLA G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NK细胞主要分布在胎盘组织的蜕膜层。子痫前期组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HLA-G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两组间HLA-E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NK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以及HLA-G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

    • 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2015(10):763-765.

      摘要 (6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植入时间、血象恢复及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 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ABO血型不相合和46例ABO血型相合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对41例ABO血型不相合的患者,分别比较主侧不相合、次侧不相合及主次侧均不相合的造血恢复。 结果:ABO血型主次侧均不相合的患者与相合的患者相比,红细胞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血型不相合的移植患者在移植后包括植入、红细胞恢复、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上呈现出不同,且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BO血型不相合会影响血象的恢复时间及血制品输注数量,但未发现对移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5(10):766-768.

      摘要 (5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用Ficoll试剂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食管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调节性B细胞(包括B10、Br3及Breg)的表达水平。 结果:食管癌患者CD5+CD19+细胞、B10细胞和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0±0.35)%、(2.52±0.37)%和(8.39±0.92)%,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77±0.25)%、(1.57±0.28)%和(2.9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r3细胞(6.07±0.46)%与健康人对照组(5.93±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食管癌患者B10、Br3细胞术后1 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7 d与术前比较,CD5+CD19+细胞、B10和Breg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 d与术后7 d比较,仅CD5+CD19+、B10、Br3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呈现动态变化,可用于手术疗效监测。

    • PAL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2015(10):769-772.

      摘要 (10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易感基因PALB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方法:收集2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88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对照组。以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多态性位点rs447529、rs249954和rs120963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乳腺癌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rs447529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0963位点的突变基因型TC(OR=2.46,95%CI=1.70~3.56,P<0.01)、CC(OR=3.78,95%CI=1.58~9.01,P<0.05)及TC/CC(OR=2.61,95%CI=1.82~3.72,P<0.01)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rs249954位点的突变基因型CT(OR=1.99,95%CI=1.37~2.88,P<0.01)、TT(OR=3.22,95%CI=1.75~5.92,P<0.01)及CT/TT(OR=2.16,95%CI=1.51~3.09,P<0.01)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按照月经状态和初潮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这2个多态性位点的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中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rs120963和rs249954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PALB2基因rs120963和rs249954位点基因多态性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参数相关。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2015(10):773-775.

      摘要 (5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收集CKD1期至CKD5期的非透析患者100例,健康人对照组60例,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FGF-23的水平,分析CKD患者血清FGF 23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结果:CKD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Klotho、体重、血红蛋白(Hb)、钙(Ca)、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7、-0.211、-0.563、-0.270、-0.680,P均<0.05),与肌酐(Cr)、磷(P)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2、0.659,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Klotho、Cr、P是影响血清FGF 23水平的独立因素(标准化β值分别为-0.146、0.259、0.098,P均<0.01)。 结论: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随肾功能恶化而升高,可能成为CKD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

    • 1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特征分析

      2015(10):776-778.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骨髓涂片(BMA)及流式细胞术(FCM)的检测结果,探讨其骨髓侵犯的诊断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ITL BMA及FCM检测结果,并与临床特征作比较分析。 结果:经BMA检测13例 AITL患者中5例为不确定,骨髓中瘤细胞异形度低、比例低;FCM检测1例阳性、2例为不确定,免疫表型特征不突出。与阴性病例比较,阳性及不确定病例在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以及骨髓继发性改变的例数均高于阴性组,包括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减低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异常;骨髓增生程度的异常、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比例的增高。 结论:BMA、FCM检测AITL骨髓侵犯的敏感性不高,涂片中异形细胞与临床表现、实验检测结果及骨髓继发改变相关,明确诊断需进行骨髓活检并结合临床与实验室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综述
    • 心血管疾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2015(10):779-781.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近年研究显示,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在氧化应激诱导内皮功能紊乱、线粒体代谢障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文就近年来与心血管疾病氧化应激反应相关miRNAs的研究作一综述。

    • MicroRNAs与肾相关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5(10):782-784.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肾脏代偿功能强大,肾相关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延误治疗契机导致肾脏不可逆性病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研究表明,miRNA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肾相关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研究生园地
    • 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型和毒力基因分析

      2015(10):785-788.

      摘要 (9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CAK)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HAK)、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MVKP)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主要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差异,并探讨毒力因子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离于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41株,利用拉丝试验检测高黏液(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 结果:17株(41.5%)拉丝试验阳性;主要荚膜分型K1型8株(19.5%),K2型5株(12.2%),K57型3株(7.3%),3类荚膜血清型共占39.0%;黏液表型编码基因A(rmpA)阳性19株(46.3%),其中16株HMV表型阳性;20株菌需氧菌素基因aerobactin阳性,其中19株rmpA阳性。CAK与HAK的HMV表型(65%/19%)、rmpA(70%/2.38%)、aerobactin(70%/28.6%)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VKP与CKP的荚膜血清型K1(35.29%/8.33%)、毒力基因rmpA(94.12%/12.5%)和aerobactin(94.12%/16.67%)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P耐药情况较HMVKP严重。非产ESBL菌株较产ESBL菌株的HMV表型、高毒力荚膜型K1/K2/K57及毒力基因rmpA和aerobactin的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主要见于CAK,且HMV表型菌株携带更多的毒力因子,这类菌株大多为非产ESBL的敏感株。

    • 胃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生物信息学筛选

      2015(10):789-792.

      摘要 (7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方法:于NCBI公共数据平台GEO下载胃癌基因芯片数据GSE33335,用SAM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重注释并筛选其中的长链非编码RNA,用Gene Cluster和Tree View软件对筛选出的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情况予以验证。 结果:针对该芯片数据,筛选出胃癌中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 15个,其中,表达上调的12个,表达下调的3个,这15个非编码RNA表达值倍数均>2或<0.5(q均<0.05)。 结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能为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 >质量管理研究
    • WHO实验室质量逐步实施工具在医学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2015(10):793-796.

      摘要 (5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如何建立并持续有效运行一个符合ISO15189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所有寻求提高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医学实验室的共同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3年发布了实验室质量逐步实施工具(Laboratory Quality Stepwise Implementation tool,LQSI 1.0),旨在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一个符合ISO15189:2012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实施计划。该文简要介绍LQSI工具的结构及运行情况,以期对实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帮助。

    • >调查研究
    • 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情况调查

      2015(10):797-798.

      摘要 (7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安全输血的重要意义。 方法:用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对72 01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的样本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确定,应用谱细胞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 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9例,MNS血型系统的检出比例(25.64%)最高,其次分别为Rh血型系统(15.38%)、Lewis血型系统(7.69%)和P血型系统(5.13%)。IgM抗体主要分布于MNS、Lewis和P血型系统,共检出17例(43.59%);IgG抗体主要分布于Rh和MNS血型系统,共检出5例(12.8%)。 结论:为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缩短临床抢救时间,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很重要。

    • 儿童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2015(10):799-800.

      摘要 (9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及原因,探讨预防和降低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措施。 方法: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2014年30 518例儿童受血者输血病历资料,调查输血反应情况。 结果:30 518例儿童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166例,输血反应发生率0.54%(166/30 518);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占83.73%(139/166),非溶血性发热占10.24%(17/166),过敏合并发热占5.42%(9/166),单纯血红蛋白尿占0.60%(1/166);常用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反应率,血小板占1.92%(72/3 742),血浆占0.43%(56/13 132),红细胞占0.28%(38/13 480)。 结论:过敏是最主要的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皮疹;血小板是引起儿童输血反应最主要的血液成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