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

      2016(2):81-84.

      摘要 (14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流感病毒A型(FluA)及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5N6病毒感染的荧光定量RT-PCR法。 方法:以人细胞核糖核酸酶P(RP)基因作为临床样本的内参基因,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检测FluA及HPAI-H5N6病毒的一步法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估其灵敏度、特异性,并与上海之江公司提供的试剂及测序法进行比较。 结果: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Flu A、H5、N6及RP质粒标准品的灵敏度均达102copies/mL。各对引物和相应探针仅检测出相应的病毒,在这些病毒和常见病原分析中未发现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达100%。用该法检测135例临床标本,结果显示FluA为23例,未发现HPAI-H5N6病毒的感染者;与上海之江公司提供的试剂的检测结果及基因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 建立的一步法多重荧光定量RT-PCR法可用于FluA及HPAI-H5N6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

    • 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2016(2):85-89.

      摘要 (19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可视化肺炎支原体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体系,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验证,以期开发出适合各级医院和现场高通量检测的肺炎支原体试剂盒。 方法:克隆肺炎支原体P1基因质粒,并以此为模板建立LAMP体系,优化肺炎支原体 LAMP体系的各组分和反应参数,添加反应指示剂羟基萘酚蓝,用已知浓度的肺炎支原体 P1质粒检测体系敏感性;以相近种类支原体和细菌检测体系特异性。 结果:建立的可视化肺炎支原体 LAMP体系能特异性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限为2×102 copies/mL。 结论:建立的可视化肺炎支原体 LAMP检测体系可应用于人肺炎支原体检测,价格低廉,无需贵重仪器设备,操作简便,适合各级医院和现场高通量肺炎支原体检测。

    • 透景HPV检测试剂在高危HPV DNA检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

      2016(2):90-94.

      摘要 (15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国产透景试剂(透景 HPV)用于HR-HPV DNA检测及宫颈病变诊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602例来自医院门诊健康体检的妇女或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住院治疗的患者,经病理学明确诊断。采用透景试剂和Roche试剂(cobas HPV)平行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透景试剂和Roche试剂筛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透景试剂与Roche试剂总一致率为94.62%(Kappa=0.881),阳性一致率为96.85%,阴性一致率为90.53%;透景试剂与Roche试剂HPV16、HPV18及其他12种高危型HPV的总一致率分别为95.92%(Kappa=0.906),98.70%(Kappa=0.885)和92.76%(Kappa=0.805)。校正后两种检测的总一致率为98.51%(Kappa=0.967),阳性一致率为98.87%,阴性一致率为97.81%;校正后HPV16,HPV18及其他12种高危型HPV的总一致率分别为97.40%(Kappa=0.940),100%(Kappa=1.00)和97.58%(Kappa=0.950)。透景试剂筛查CIN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52%和52.06%,Roche试剂筛查CIN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52%和54.29%,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国产透景试剂与进口Roche试剂检测HR-HPV的一致性高,是有效的HPV DNA检测方法,可用于人群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

    • CYP2C19基因多态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6(2):95-99.

      摘要 (16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检测人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方法: 用Primer Premier 5.0和Primer Express 3.0软件针对人CYP2C19基因681和636多态性位点分别设计1对引物和2条TaqMan-MGB探针,优化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用该方法检测300例临床样本,并用测序法进行验证。 结果: 建立CYP2C19基因681和636位点荧光PCR检测方法,灵敏度为每个反应2 ng/g DNA。300例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测序法一致性为100%。 结论:建立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荧光PCR检测法准确性较高、灵敏度和重复性较好,适于临床实验研究。

    • >临床实验研究
    • 细胞抑制性受体PD-1及LAG-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 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6(2):100-102.

      摘要 (12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71例CHB初治患者和4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PD-1及LAG-3的表达水平,同时在治疗前(T1)、治疗后24周(T2)及治疗后52周(T3)随访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速率法检测ALT水平。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71例CHB患者CD4+ T细胞可检测到高水平PD-1及LAG-3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组PD-1及LAG-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抗病毒治疗患者PD-1及LAG-3水平随着DNA及ALT水平的下降而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促使CHB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可能为CHB的治疗及疗效监测提供了依据。

    • 胃癌外体(exosome)内miRNA-1的检测分析

      2016(2):103-106.

      摘要 (17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细胞系来源外体(exosome)及其胃癌组织和血清中exosome内miRN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胃癌细胞系来源exosome、胃癌患者组织及血清exosome内miRNA-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进行效能分析。 结果:miRNA 1在人胃癌细胞系MGC 803(6.51±0.41)和SGC-7901(14.81±1.30)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胃上皮细胞系GES-1(1.0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26、10.38,P均<0.01);而MGC-803、SGC-7901细胞培养上清exosome内miRNA-1的表达水平(49.98±11.77和28.68±4.66)显著高于GES-1来源exosome(1.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62、5.942,P均<0.01);25对胃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癌组织 miRNA-1表达上调,7例表达下调,胃癌组织[1.110(0.070,4.307)]平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1.149(1.110,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97,P<0.05)。miRNA-1在胃癌患者血清exosome内的表达水平[4.130(0.151,12.720)]较体检健康者血清exosome内表达水平[0.704(0.077,7.243)]明显增高(Z=-2.407,P<0.05),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胃癌患者血清exosome内miRNA-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23 0,95%可信区间(CI)为0.627 0~0.818 7,cut off值为2.39,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68%。 结论:胃癌组织及其胃癌患者血清来源exosome内富含miRNA-1,有望成为新的胃癌诊断标志物。

    • 血清外体内fibulin-1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6(2):107-109.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外体(exosome)内fibulin-1蛋白分子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Exosome沉淀法提取胃癌细胞及胃上皮细胞上清、胃癌患者及体检健康人血清exosome;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exosome内fibu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 结果:胃癌细胞及其上清exosome内fibulin-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上皮细胞及其上清exosome;胃癌患者血清exosome内fibulin-1的表达水平(31.94±16.92) μg/mL明显低于体检健康者(47.16±17.27) μg/mL(P=0.045);胃癌患者血清exosome内fibulin-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是0.727 5,95%可信区间(CI)为0.569 4~0.885 6,cut off值为43.19 μg/mL,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 结论:血清exosome内fibulin-1分子有望作为胃癌诊断的潜在新型分子标志物。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APOB、APOC-Ⅰ和LDLR基因rs693、rs4420638、rs688位点多态性

      2016(2):110-117.

      摘要 (11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APOB基因rs693位点、LDLR基因rs688位点和APOC-Ⅰ基因rs44206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PCR-HRM)的检测方法,并探讨该3个SNP位点与冠心病(CHD)易感的相关性。 方法:针对rs693、rs688和rs4420638 3个位点分别设计引物,建立PCR-HRM分子诊断方法,并通过直接测序进行验证。对311例CHD患者和30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与CHD易感性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关系。 结果:rs693和rs4420638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CHD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693位〖JP2〗点CT基因型降低CHD患病风险(OR=0.448,95%CI:0.246~0.817,P=0.009);rs4420638位点AG基因型增加CHD患病风险(OR=2.140,95%CI:1.241~3.688,P=0.006)。rs688(C>T)和rs4420638 (A>G)位点组成的单倍型CG增加CHD患病风险(OR=1.715,95%CI:1.091~2.697,P=0.018)。病例组rs4420638位点AG基因型患者的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F=4.281,P=0.040)。 结论:成功建立了rs693、rs688和rs4420638 3个SNP位点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rs693和rs4420638位点以及单倍型CG与中国兰州地区汉族人群CHD 易感性有关,rs4420638位点联合血清TC水平检测可预警CHD发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ALAT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6(2):114-117.

      摘要 (11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提取60例NSCLC患者、4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总RNA,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AL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ALAT1的诊断效能。 结果:肺癌组血清MALAT1相对表达水平(0.51±0.09)低于肺良性病变组(0.80±0.12)及健康人对照组(1.0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3.95、12.27,P<0.01);肺良性病变组血清MALAT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人对照组(q=10.24,P<0.01);腺癌患者血清MALAT1相对表达量(0.57±0.04)较鳞癌患者(0.45±0.07)明显增高(t=4.260,P<0.01), 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布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56,当cut off值为0.62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7.5%和94.1%,诊断指数为181.6%。 结论:血清MALAT1检测效能好,可用于NSCLC的诊断及病理类型的鉴别。

    • DMD/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表达研究

      2016(2):118-120.

      摘要 (9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法检测14例DMD/B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肌肉活检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腓肠肌组织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4例DMD/BMD患者中有3例检出dystrophin基因缺失,其余未检出基因突变。肌肉活检结果显示,14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圆形化,肌纤维明显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再生;部分肌纤维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未表达dystrophin基因突变患者的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不同程度表达减弱,其余11例患者可见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质表达完全缺失。 结论:MLPA联合肌肉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鉴别诊断DMD/BMD,为患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了依据。

    • 2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与7时点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2016(2):121-123.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LA1C)与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研究,分析LA1C作为血糖波动评价指标的价值。 方法:分析373例住院T2DM患者的LA1C与7个时间点血糖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标准差(MGS)的相关性;比较LA1C不同水平患者组间MAGE、比较不同空腹血糖(FBG)和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组间LA1C和MAGE的变化。 结果:T2DM患者LA1C与MAGE、MGS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8、0.322,P<0.05)。LA1C≥1.68%组的MAGE高于LA1C<1.68%组(Z=3.386,P<0.05),FBG<6.5mmol/L组的LA1C和MAGE低于FBG (6.5~11.0) mmol/L组和FBG>11.0 mmol/L组(Z=11.16~11.88,P均<0.05; Z=2.52~4.98,P均<0.05),HbA1c<6.5%组LA1C和MAGE低于HbA1c 6.5%~9.0%组、HbA1c 9.0%~11.0%组和HbA1c>11.0%组(Z=2.87~4.55,P均<0.05; Z=3.11~5.40,P均<0.05)。 结论:〓T2DM患者LA1C水平与患者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相关,可以作为评价血糖波动的简易指标。

    •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2):124-128.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52例IFD患者(IFD组)、50例革兰阳性菌血症患者(G+菌组)、53例革兰阴性菌血症患者(G-菌组)的病历资料及41例体检健康者体检资料;检测各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1,3)-β-D-葡聚糖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1,3)-β-D-葡聚糖水平在4组皆呈非正态分布,IFD组、G+菌组、G-菌组及对照组的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24.1(60.39,218.13)pg/mL、23.57(15.31,53.19)pg/mL、23.45(15.66,45.36)pg/mL和25.86(15.34,37.26)pg/mL;IFD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83、-4.337、-4.978,P<0.001);G+菌组、G-菌组与健康人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是60.36 pg/mL,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759,95%可置信区间0.693~0.818,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3.3%、62.5%和90.9%。 结论:IFD组(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D组,(1,3)-β-D-葡聚糖检测可为IFD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标本涂片检查结果分析

      2016(2):126-128.

      摘要 (9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眼部标本的涂片和培养结果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眼部标本微生物的检出率。 方法:收集771份眼部微生物标本,采用革兰染色进行涂片镜检和微生物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771份眼部标本涂片阳性率为33.07%,培养阳性率为42.28%,涂片联合培养阳性率为50.84%。涂片联合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培养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涂片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61株,培养共检出338株。 结论:涂片检查是培养很好的补充,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优于任何单一方法;涂片结果报告速度较培养快,能在早期为眼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临床实验室应该重视涂片检查。

    • >综述
    • B7-H1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2016(2):129-131.

      摘要 (6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B7-H1是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immune checkpoints)分子,它主要通过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逃逸。对于B7-H1对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对B7 H1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及其与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一综述。

    • 烟曲霉致病性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6(2):132-136.

      摘要 (15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由腐生性丝状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免疫受损患者致死性并发症之一,更是临床诊疗的难点。通常侵袭性曲霉病是由吸入真菌孢子引发,健康个体可及时清除吸入的孢子,而免疫受损人群吸入的孢子可在体内萌发、繁殖,导致肺曲霉病。一旦孢子进入血液循环,则可造成全身多系统感染。本文总结了烟曲霉的致病力与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烟曲霉的致病力受多因素调节,如:烟曲霉的耐热性、细胞壁成分、信号转导途径等。曲霉菌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可因菌株变异产生不同致病力及宿主的不同免疫状态而出现差异,表现出高低不等的感染性。研究烟曲霉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研发烟曲霉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16(2):137-139.

      摘要 (12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种耐药机制复杂、耐药范围广泛的条件致病菌受到临床和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目前临床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主要抗菌药物有β 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等,然而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基因水平研究有助于阐明复杂的耐药机制,提出治疗新方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发现的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 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及其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6(2):140-143.

      摘要 (8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COLD-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及其衍生技术能够优先富集高野生背景下已知或未知的少量突变,在肿瘤个体化诊断、无创性产前诊断、HBV基因型耐药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技术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及实验室应用提供参考。

    • 狼疮抗凝物实验室规范化检测进展

      2016(2):144-146.

      摘要 (14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s,LAC)是一类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磷脂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其持续阳性预示动静脉血栓以及习惯性流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可作为抗凝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但由于分析前、分析中诸多因素(如样本的准备、筛查试验的检测试剂和方法选择)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其临床应用效果不太理想。本文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以及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相关指南及文献,对LAC实验室检测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质量管理研究
    •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测定方法的可比性研究

      2016(2):147-151.

      摘要 (14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实现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以IE-HPLC法为参比方法(该法已通过美国NGSPⅠ级实验室认证),HPCE法和AC-HPLC法为实验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比对前进行参比方法正确度验证和实验方法精密度验证;对不可比的实验方法用经NGSP样本赋值传递的新鲜全血实施校准,校准后进行可比性的验证。 结果:参比方法对10个定值NGSP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在靶值的±6%内。两个实验方法的批内CV均<1.5%,批间CV均<2.0%。HPCE法在医学决定水平处与参比方法的偏倚分别为-0.06%和-0.07%,小于1/2 CAP TEa,与参比方法具有可比性;AC-HPLC法分别为-0.31%和-0.31%,均大于1/2 CAP TEa,与参比方法不可比;用经NGSP样本赋值传递的两个浓度新鲜全血校准AC-HPLC法,校准后的偏倚分别为0.08%和0.09%,均小于1/2 CAP TEa,与参比方法具有可比性。 结论:不同方法对HbA1c的测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CLSI EP9-A3是评估这些差异的有效工具,用经NGSP样本赋值传递的新鲜全血对不可比的方法实施校准,可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制定及其应用

      2016(2):152-155.

      摘要 (20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制定九大类生化检验结果的审核规则。应用此规则对生化检验结果作自动审核判断。统计和观察实验室应用自动审核前后标本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的变化。另外由主管技师及以上的工作人员随机抽查报告进行验证。 结果:门诊和住院生化检验的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均有明显的缩短。自动审核报告通过率达75.2%,通过的报告正确率为100%;拦截的报告中,拦截正确率达98.1%。 结论:基于LIS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有效实现了生化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和缩短了TAT。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差错,实现生化报告自动化、智能化审核。

    • >调查研究
    •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016(2):156-159.

      摘要 (16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15年3例新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5N6毒株的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收集GenBank、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及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H5N6病毒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MEGA6.0及NetNglyc服务器对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和分子变异特征分析。 结果:3例感染HPAI H5N6患者毒株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98.7%和90.1%~98.2%;H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Sichuan/26221/2014(H5N6)与A/duck/Eastern China/1111/2011(H5N2)同源性最近,分别为97.7%和98.5%;A/Yunnan/0127/2015(H5N6)与A/muscovy duck/Vietnam/LBM631/2014(H5N1)同源性最近(97.2%);N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Yunnan/0127/2015(H5N6)与A/swine/Guangdong/K6/2010(H6N6)同源性最近,分别为97.2%和97.6%,A/Sichuan/26221/2014(H5N6)与A/duck/Guangdong/S3073/2010(H6N6)同源性最近(97.4%);进化树分析显示3例患者毒株处于2个不同的分支;HA基因包含有S137A、T160A等突变,糖基化分析显示有6~7个N-糖基化位点。 结论:新型人感染HPAI H5N6病毒是一种重组病毒,其H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5亚型,N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6N6;HA基因位点突变及N-糖基化改变可能有助于增强对人类的感染。

    • >案例分析
    • 孕妇尿液中分离出伦敦沙门菌1例

      2016(2):160-160.

      摘要 (7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