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基于microRNA表达的肿瘤起源分类

      2017(11):801-803.

      摘要 (4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由于采用标准诊断方法难以识别癌变的原发部位,诊断新发的癌症中约有3%~5%来源于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MicroRNAs(miRNAs)近来被证实能够协助病理学家提高对原发部位不明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将着重讨论基于肿瘤诊断的miRNA最新研究进展,及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论坛
    • 肿瘤细胞“温伯格效应”及其相关检测的研究进展

      2017(11):804-807.

      摘要 (24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自从Otto Warburg于1920年观察到肿瘤细胞倾向于糖酵解的代谢改变现象以来,肿瘤的代谢重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2011年,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组(即“温伯格效应”)被认为是肿瘤十大特征之一,相关检测技术和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该文归纳肿瘤细胞的“温伯格效应”及其相关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 >肿瘤与微环境检测
    • SCC-Ag在宫颈癌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2017(11):808-812.

      摘要 (8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在宫颈癌中预后的意义。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SCC-Ag与预后相关性的所有文献,并根据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StataSE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检测,用HR值(风险比)及95%CI(可信区间)作为效应量来评价SCC-Ag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绘制出森林图、漏斗图。 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SCC-Ag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不良总生存期(OS)预后有统计学意义(HR=2.73,95%CI=1.48~5.05,P=0.001)。SCC-Ag低表达者比高表达者的预后无病生存期(DFS)更长(HR=2.17,95%CI=1.84~2.57,P<0.01)。患者SCC-Ag高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HR=2.68,95%CI=0.99~7.24,P=0.051)。纳入的研究在预后OS及其亚组分析中存在明显异质性(I2=93.1%,P<0.01),在预后DFS及其亚组分析中不存在统计异质性(I2=23%,P=0.239)。 结论:SCC-Ag对宫颈癌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表达与疾病的不良预后有统计学意义。

    • 长链非编码RNA ZFAS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表达及作用

      2017(11):813-848.

      摘要 (5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zinc finger antisense 1, ZFAS1)表达水平,探讨ZFAS1在NSCLC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ZFAS1在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RNA干扰ZFAS1在A549细胞中表达,细胞计数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Transwell迁移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yclin D1、Bcl2、N-cadherin、ZEB1、Slug和Twist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ZFAS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0.01(0.002,0.054)]较癌旁组织[0.002 (0.001,0.012)]明显升高(Z=-2.638,P<0.01)。 ZFAS1基因敲减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A549细胞周期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下降(P<0.01);A549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1);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均<0.01);A549细胞中Cyclin D1、Bcl2、N-cadherin、ZEB1、Slug和Twist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ZFAS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ZFAS1基因敲减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变(EMT),减弱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基于TCGA数据的肝癌预后相关miRNA筛选

      2017(11):818-821.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TCGA数据库中肝癌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寻找新的肝癌预后相关的miRNA,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miRNA表达数据及肝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参数,基于R语言进行数据的整理、合并及标准化;分别采用单因素Cox生存分析模型及BhGLM R软件包中指数先验分布模型对miRNA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两种方法筛选结果的交集。 结果:单因素Cox生存分析模型共筛选出63个预后相关miRNA(P<0.05),指数先验分布模型筛选出77个miRNA,两种方法共筛选出包括miR-188、miR-576、miR-887及miR-91等18个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miRNA。 结论:单因素Cox模型联合指数先验分布模型筛选出的肝癌预后相关miRNA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或可成为肝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 miR-20a-5p/miR-20b-5p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靶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2017(11):822-827.

      摘要 (6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miR-20a-5p/miR-20b-5p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靶基因和富集的信号通路,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和功能。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0a-5p/miR-20b-5p在不同分化程度(高、中、低)的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以及其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mirWALK网站数据库的预测软件预测其靶基因,选择该网站10个软件中具备3个以上软件支持的靶基因,用DAVID 6.7在线富集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 结果:miR-20a-5p/miR-20b-5p在不同分化程度(高、中、低)的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P均<0.05),胃癌组织相对于癌旁组织亦明显上调表达(P<0.05),miR-20b-5p表达〖JP2〗上调与胃癌淋巴结侵袭转移以及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均<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20a-5p/miR-20b-5p的靶基因富集存在于肿瘤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中。 结论:miR-20a-5p/miR-20b-5p在胃癌细胞系及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于与淋巴结侵袭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有关,可作为胃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 miR-49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11):828-831.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iR-494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5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HCC-1937、MDA-MB-468、MCF-7和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miR-494的表达水平;收集54对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qRT-PCR法检测其miR-49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相比,MDA-MB-231、MDA-MB-453、HCC-1937、MDA-MB-468、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miR-49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212.9、37.73、27.53、10.61、19.46,P均<0.05)。此外,miR-49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5.80,P<0.01),且与临床分期(χ2=17.41,P<0.05)、组织病理分级(χ2=5.33,P<0.05)、C-erbB-2表达情况(χ2=9.83,P<0.05)、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χ2=6.13,P<0.05)有关。 结论:miR-494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且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可成为乳腺癌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 肿瘤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相互促进机制研究进展

      2017(11):832-835.

      摘要 (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肿瘤细胞影响下的肿瘤微环境以低氧、低pH、组织高压为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了免疫细胞的功能,并促进了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同时,肿瘤炎症微环境中的抑制性免疫细胞(如TAMs等)和致癌炎症介质(如TNF-α、IL-6、TGF-β)可通过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以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正确认识肿瘤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相互促进的机制,可为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

    • 趋化因子受体在卵巢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2017(11):836-839.

      摘要 (4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卵巢癌是妇科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协同完成的过程,包括细胞的转化、血管生成的前期肿瘤微环境形成、局部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基底膜进入人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肿瘤细胞向特定组织器官的非随机性转移。趋化因子受体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细胞粘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趋化因子是卵巢癌进展的重要调节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可作为治疗卵巢癌潜在的新靶点。

    • 慢性炎症微环境与肿瘤

      2017(11):840-843.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免疫防御反应,急性炎症能够消除损伤因子,同时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然而,致炎因子的持续存在和组织损伤会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推动疾病的发生。肿瘤又被称为“不愈合的伤口”,肿瘤微环境一般是炎症相关细胞大量浸润的慢性炎症环境,其中,炎症细胞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多样性与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同种细胞类型或同种细胞因子对肿瘤发展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肿瘤慢性炎症微环境的炎症细胞及炎症相关因子如何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2017(11):844-848.

      摘要 (6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RMS-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酶CYP3A5(A6986G) 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和剂量比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CYP3A5(A6986G) 和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位点分别设计ARMS-PCR引物,分析72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该2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同时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进行验证。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移植受者血Tac浓度,并比较术后1个月时不同基因型受者之间血Tac浓度、Tac剂量/Tac用量的差异。 结果:建立的ARMS-PCR法与DNA测序法检测符合率为100%。72例肾移植受者中,CYP3A5 *1/*1、*1/*3和*3/*3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8.1%、31.9%和50.0%,MDR-1 C/C、C/T和T/T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7.8%、58.3%和13.9%。此外,不同CYP3A5基因型肾移植受者的血Tac浓度(P=0.014)和Tac浓度/Tac用量(P=0.019)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CYP3A5 *3/*3基因型受者血Tac浓度/Tac用量明显高于*1/*1和*1/*3基因型(P均<0.05)。 结论:成功建立检测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的ARMS-PCR法,肾移植受者CYP3A*3基因多态性与Tac的药代动力学明显相关。

    • >临床实验研究
    • MALA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研究

      2017(11):849-871.

      摘要 (6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于GCBI平台收集并分析EMS相关样本基因信息,筛选出MALAT1基因;提取EMS患者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非EMS)组织及血清样本中的总RNA, qRT-PCR验证MAL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ALAT1鉴别EMS的效能。 结果:GCBI平台基因信息分析结果提示,与非EMS组相比,EMS组中MALAT1基因表达下调1.35倍(t=-3.27,P<0.01);EMS患者卵巢囊肿组织及在位内膜MALAT1的表达水平(0.41±0.18,0.61±0.12)均低于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1.0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7和4.48,P<0.01),但与EMS患者及非EMS患者月经周期均无关(t分别为1.54和1.52,P>0.05);EMS患者卵巢异位囊肿组织MALAT1的表达水平低于其在位内膜(t=3.77,P<0.01);EMS患者血清MALAT1表达水平(0.60±0.18)低于非EMS患者(1.0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当cutoff值为0.74时,MALAT1鉴别EM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约登指数为74.4%。 结论:MALAT1的低表达可能与EMS发生、发展有关,血清MALAT1水平对EMS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 IL-6 174G>C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

      2017(11):853-856.

      摘要 (7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南京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关系。 方法: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检测235例CHD患者和175例体检健康者,分析各组IL-6 174G>C基因多态性,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选取部分DNA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验证其基因型。同时检测各组血脂、Glu、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7%、1.3%、0和97.7%、2.3%、0,G、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9.4%、0.6%和98.9%、1.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CHD组吸烟、SBP、DBP、TG、CHOL、HDL-C、ApoA-I、ApoB、CRP、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年龄、性别、Gl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IL-6 174G>C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汉族人群CH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研究生园地
    • 镇江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析

      2017(11):857-861.

      摘要 (3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6年镇江地区诺如病毒(No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布。 方法:收集镇江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逆转录PCR(RT-PCR)检测NoV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行基因测序验证; 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进化和基因型分析。 结果:NoV总阳性率为5.30%(85/1 605),GⅠ组检出率为0.87%(14/1 605),GⅡ组检出率为4.55%(73/1 605),其中2份样本同时检出感染GⅠ/GⅡ。GⅡ组在10~20岁组中的阳性率最高(17.80%)。2015年NoV的检出率以1月最高,11月、2月次之;2016年以12月最高,3月、4月次之。2015年NoV的基因型以新GII.17型变异株为主(63.89%),2016年以GII.4 Sydney_2012株为主(35%)。 结论:镇江地区的NoV以GII组为主,青少年患者阳性率高,主要流行季节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流行基因型为GII.17型变异株和GII.4 Sydney_2012株。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RK1及BANF1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7(11):862-865.

      摘要 (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牛痘病毒相关性激酶1(VRK1)及屏障自整合因子1(BAN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VRK1和BANF1蛋白的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VRK1和BANF1 mRNA在ESCC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VRK1和BANF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0.815,60.286,P均<0.05),且两者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不同性别、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qPCR结果显示,VRK1和BANF1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8±0.09 vs 0.59± 0.08,0.78±0.08 vs 0.4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5,1.99,P均<0.05)。 结论:VRK1和BANF1在ESCC患者组织中呈过表达,且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专题笔谈
    • 美国CLSI M52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后质量保证

      2017(11):866-867.

      摘要 (5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全面的质量保证活动有助于确保系统性能,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尽管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过程所建立的系统性能参数令人满意,但实验室还需执行质量保证活动以保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性能。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M52为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的验证后质量保证活动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保证系统可接受水平的质量保证活动包括:不间断的质控、能力验证、人员培训及仪器软件维护、异常结果复查,以及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结果及意见调查。现介绍以上内容,为制定商品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验证后质量保证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 >质量管理研究
    • SLCO1B1&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性能验证

      2017(11):868-871.

      摘要 (9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性能验证。 方法:参照产品行业标准要求及相关文献,设计验证方案,对武汉友芝友医疗公司生产的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与金标准测序法结果比较)、特异性、最低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4个方面进行性能验证。 结果:20个临床样本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测序法结果比对,符合率为100%,满足试剂准确性验证要求;40个临床样本荧光PCR野生型位点的检测结果用测序方法均未检出突变,满足试剂特异性验证要求;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和三酰甘油3种干扰物质加入已知基因型结果的血液样本后进行检测,与对照组结果均符合,满足试剂抗干扰能力验证要求。 结论:人类SLCO1B1&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验证参数与厂家声明基本一致,符合相关质量管理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 >调查研究
    • 赛多孢霉属侵袭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2017(11):872-876.

      摘要 (15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侵袭性赛多孢霉属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赛多孢霉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赛多孢霉属感染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例患者中检出尖端赛多孢霉6株,波氏赛多孢霉1株,多育赛多孢霉1株。外伤、环境暴露和免疫力降低是赛多孢霉属感染的常见诱发因素。标本直接镜检均查见有隔菌丝,阳性率100%。菌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侵袭力强,菌落形态多样,呈白色羊绒状至黑酵母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从菌落中心开始颜色逐渐变深,结合镜下形态可进行菌属的快速鉴别。 结论:侵袭性赛多孢霉属感染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以尖端赛多孢霉感染最多见。应加强对赛多孢霉属感染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 临床分离新型隐球菌的耐药性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7(11):877-878.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的分布、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7月临床总共分离的29株新型隐球菌,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重新鉴定菌种,用ATB FUNGUS 3板条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临床病例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9例,血液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同时存在多部位感染6例。新型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3.10%和79.31%。临床治疗选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联合用药。22例患者中,除去转院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6例,好转出院11例。 结论:新型隐球菌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也可引起全身多部位感染,应警惕非中枢神经系统隐匿性感染。早期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十分重要,早期及时用药和联合用药者预后较好。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2017(11):879-880.

      摘要 (6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