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白念珠菌恒温扩增法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2019(1):5-10.

      摘要 (1729) HTML (0) PDF 1.77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检测白念珠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rimer Explorer V5软件,针对白念珠菌RPS0基因设计4条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评价检测特异性和最低检测限;收集123例VVC组和42例体检组的女性阴道拭子,平行进行真菌培养、LAMP检测、PCR检测、10%KOH镜检,真菌培养作为VVC诊断参考方法;组间检测方法阳性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2检验,LAMP、PCR、镜检与培养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价LAMP、PCR在VV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LAMP技术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1°C,且特异性高,与其他常见菌株无交叉反应,检测下限为103 copies/ul;VVC组和体检组的LAMP、PCR、镜检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LAMP,2=68.576; PCR,2=64.918;镜检,2=50.076,P<0.01)。LAMP和PCR与培养法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44,κ=0.720),镜检与培养法有较差的一致性(κ=0.533);LAMP对VVC的诊断敏感性87.62%,特异性88.33%,阳性预测值92.93%,阴性预测值80.30%。LAMP、PCR诊断VV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88,两者的诊断效能无差异(Z=0.849,P = 0.3956),但LAMP检测时间短于1h。结论 建立了检测白念珠菌的快速可靠、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LAMP技术。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综合筛查性能优于实验室常规方法,可用于白念珠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控。

    • >研究生园地
    • 血清及其成分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019(1):11-13.

      摘要 (986) HTML (0) PDF 1.50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马血清及其主要成分白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96孔板构建细菌生物膜,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血清和白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量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清处理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果 5% 血清能显著促进PAO1生物膜的形成,使生物膜的形成量从2.26±0.42增加到3.42±0.08(t=4.71,p<0.01);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血清可显著增加生物膜的总量并使生物膜呈片状分布; 5%血清还可显著促进临床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此外,2.5%的白蛋白还可显著促进PAO1生物膜的形成,使其生物膜的形成量从1.96±0.22增加到2.54±0.18(t=3.55,p<0.05)。结论 血清及其主要成分白蛋白可显著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 铜绿假单胞菌中T3SS毒力基因分布、表达及与抗菌药物耐药相关性研究

      2019(1):14-18.

      摘要 (1655) HTML (0) PDF 1.17 M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中T3SS毒力基因分布、表达及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68株。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exoU、exoS、exoT、exoY四种毒力基因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菌株中假单胞菌转录调控相关基因ptrA、exsA以及效应蛋白基因exoT、exoS的表达情况,并对四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exoT和exoY检出率较高,分别占79.4%和75.0%,其中exoT在创面来源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痰液(97.0% vs. 61.8%,P<0.01),且以exoU-/exoS+基因型最常见,占51.5%(35/68);痰液来源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创面来源菌株(47.1% vs. 8.8%,47.1% vs. 14.7%,P<0.01);携带exoU基因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其它三种基因型菌株;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rA基因表达量与exoT、exoS、exsA基因表达水平均成显著负相关。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T3SS毒力基因exoT和exoY的携带率较高,毒力基因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ptrA可能是T3SS毒力基因表达的潜在负调控基因。

    • >临床实验研究
    • 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及分子特点分析

      2019(1):19-23.

      摘要 (1617) HTML (0) PDF 1.14 M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非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out producing carbapenemase,CRKPPC)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及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使用Mastdiscs? combi Carba plus表型方法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对于CRKPPC菌株,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使用PCR和DNA测序技术进行?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编码基因;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抑制实验分析外排泵在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结果:108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26株细菌为CRKPPC;这26株细菌对?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氨曲南/阿维巴坦等有很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blaCTX-M和blaSHV具有较高的流行率,CCC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利血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RKPPC菌株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等有很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外排泵对碳青霉烯的外排是该类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可能在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便隐血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

      2019(1):24-27.

      摘要 (1766) HTML (0) PDF 1.09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O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记录患者NLR、CRP、ESR、OB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4个指标并生成联合诊断因子,用ROC曲线比较联合诊断因子与4个指标对克罗恩病的辅助鉴别价值;通过将个体患者的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进行辅助鉴别。 结果:克罗恩病患者NLR、CRP、ESR、OB水平高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7~-4.148,P<0.01)。联合诊断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81,高于NLR、CRP、ESR、OB的曲线下面积(0.759、0.695、0.652、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9~5.60,P<0.01),最佳临界值为0.498时,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3.3%,诊断准确性为81.1%。随机选取1例不在本次实验统计范围内的患者,将其数据代入模型,得出P=0.831,大于临界值0.498,表明在诊断准确性81.1%的条件下,判断该患者患有克罗恩病。 结论: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NLR、CRP、ESR、OB辅助鉴别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相比于各单项检测有较高的价值。

    • 三株从新生儿标本中分离的ST 1642型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 大肠埃希菌

      2019(1):28-32.

      摘要 (1463) HTML (0) PDF 1.80 M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科3株产NDM-5型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9月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E1、E2、E3),Vitek2-Compact系统联合K-B法、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及其他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质粒复制子分型并进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药敏结果提示3株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除外氨曲南(E1、E3敏感,E2耐药),对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PCR及测序结果提示3株细菌均检到blaNDM-5基因,同时检测到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或blaCTX-M);质粒复制子类型均为IncX3,E1质粒接合转移试验成功;MLST结果提示3株细菌均为ST1642型,PFGE结果显示3株细菌条带一致。结论 新生儿科3株碳青霉烯耐药的细菌均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MLST和PFGE提示3株细菌为同一克隆来源。

    • >自身免疫病的生物标志物
    • 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2019(1):33-37.

      摘要 (1004) HTML (0) PDF 1.45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结合补体活化片段C3d、C4d水平,评价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68例SLE患者、70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T-C4d、B-C4d、E-C4d、T-C3d、B-C3d、E-C3d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ANA、anti-dsDNA、血细胞计数、补体C3、C4等相关指标,分析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三组间的分布差异,评价其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T-C4d、B-C4d、E-C4d、T-C3d、B-C3d、E-C3d在SLE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SLE自免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P<0.021),T-C4d、B-C4d和E-C4d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12.5±22.8、45.0±55.8和29.7±32.7;T-C4d、B-C4d和E-C4d在红细胞和/或白细胞减少患者中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无红细胞和/或白细胞减少患者(P<0.035);T-C4d、B-C4d、E-C4d、T-C3d、B-C3d、E-C3d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63、0.663、0.631、0.611、0.615,P值均小于0.05。T-C4d、B-C4d联合诊断SLE敏感性为73.5%,优于anti-dsDAN的36.8%。结论:外周血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SLE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联合检测不同系细胞补体活化产物有助于SLE诊断。

    • >微生物生物膜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产生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

      2019(1):38-40.

      摘要 (1636) HTML (0) PDF 1.83 M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人体各部位。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生物膜、生物膜相关因子及毒力因子检测;方法 刚果红培养基法进行生物膜筛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用PCR方法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结果 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3株产生生物膜,产生物膜率达63.0%,均产生与生物膜高度相关的icaA基因、icaD基因;还可产生ebh、sea、seb、pvl、hla、fnbA 等毒力因子;产生物膜的菌中MRSA菌株占51.2%,MSSA占48.8%;结论 产生物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常产生各种毒力因子。

    • >临床实验研究
    • 4种不同方法用于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同源性分析的价值比较

      2019(1):41-44.

      摘要 (778) HTML (0) PDF 1.60 M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同源性方法对爆发感染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RIC-PCR)、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某三甲医院儿科ICU1个月内7名新生儿患者检出的1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菌株ST分型。结果 15株肺炎克雷伯菌经ERIC-PCR分为a类(7株)、b类(7株)和c类(1株);PFGE分为A类(7株)、B类(1株)和C类(7株);MALDI-TOF MS分为I类(7株)、II类(7株)和III类1株;MLST将菌株分为3个ST型:ST37(7株),新型ST3006(7株)(gapA 69, infB 19, mdh 90, pgi 20, phoE 125, rpoB 18,新型tonB 406),ST1224(1株)。结论 MALDI-TOF MS可用于院内感染爆发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与ERIC-PCR、PFGE和MLST方法一致性较好,并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

    • >检验与临床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2019(1):45-47.

      摘要 (1083) HTML (0) PDF 1.42 M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毒力基因exoU与exoS携带情况、耐药特征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6-2017年我院临床分离54株CR-PA,PCR法检测exoU和exoS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卡方分析exoS+exoU-株和exoS-exoU+株耐药率及其分离患者临床特征。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RAPD)分型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 54株CR-PA中,exoS+exoU-、exoS-exoU+、exoS+exoU+和exoS-exoU-型株数分别为37、12、1和4。exoS-exoU+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exoS+exoU-株(P&lt;0.05)。exoS-exoU+株携带者多重感染其它细菌的几率显著高于exoS+exoU-株携带者(P&lt;0.05)。exoS+exoU-型同源株(32.4%)集中分布于ICU和神经内科,有短期内流行趋势。结论 我院CR-PA exoS毒力基因携带率高。检测exoS和exoU基因并进行RAPD同源性分析,可为医院感染控制、临床用药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调查研究
    • 316株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2019(1):48-50.

      摘要 (1025) HTML (0) PDF 1017.90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316株;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的表型,PCR方法对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检测分型。结果 31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67.7%,氨苄西林52.2%,阿奇霉素28.5%,头孢呋辛26.9%,氨苄西林/舒巴坦10.8%。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均>90%。41.1%(130/316)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与表型一致,基因分型均为TEM-1型,未检测到ROB-1型。结论 三代头孢和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可供临床用药参考。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均为TEM-1型。

    • >检验与临床
    • 特发性肌炎相关自身抗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2019(1):51-54.

      摘要 (1296) HTML (0) PDF 988.63 K (2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发性肌炎(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IMs)是一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组织和器官。IIMs的诊断相对困难,尤其是无肌病性肌炎,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诊断IIMs的重要参考指标,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相关,本文就特发性肌炎病最新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综述
    • 肺炎克雷伯菌对消毒剂抗性的研究

      2019(1):55-56.

      摘要 (961) HTML (0) PDF 919.72 K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毒剂抗性的概念以及消毒剂抗性的机制,探讨了消毒剂抗性的研究方法,重点回顾了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消毒剂抗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目前消毒剂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给出一定的建议。

    • >研究生园地
    • 镇江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与整合子关系研究*

      2019(1):59-61.

      摘要 (934) HTML (0) PDF 1.06 M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4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与携带整合子的关系。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6株、铜绿假单胞菌45株、大肠埃希菌49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8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重PCR法检测细菌携带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情况,并比较细菌耐药性与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4种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有37.4%的菌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阳性率为54.17%,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为6.67%,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为46.94%,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阳性率为39.29%,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4种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Ⅰ类整合子细菌耐药性均较未携带菌株有显著性差异,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较未携带菌株耐药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镇江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普遍存在,与上述细菌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联系。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4种免疫法促甲状腺素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王丹晨,禹松林,尹逸丛,国秀芝,程歆琦 ,邱玲,马超超,张瑞丽,刘茜,刘荔,高学慧,张葵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

      2019(1):62-66.

      摘要 (1369) HTML (0) PDF 2.29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4种免疫法促甲状腺素(TSH)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性能验证。收集2018年3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检测剩余新鲜血清标本共102份,用于方法学比对。参考CLSI EP15-A2 及EP9-A2方案进行精密度评价及方法学比对。分别采用雅培 i2000、贝克曼 DXI 800、西门子 ADVIA Centaur XP及罗氏 e601(标为A~D)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102份血清的TSH水平,应用Passing Babloke及Bland Altman进行比对分析。以0.27、5.33mU/L为医学决定水平,比较各检测系统的预期偏倚。 结果 A~D四种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分别为1.7~3.3%、1.8~3.9%、0.7~2.3%、0.6~1.5%,中位数(P25 ~P75 )分别为1.898(0.518~4.809)mU/L、2.819(0.719~7.020)mU/L、2.502(0.692~6.888)mU/L、3.105(0.886~7.905)mU/L。4种检测系统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0.975,相关系数(r)在0.9935~0.9971之间,截距和斜率分别为0~0.06、0.59~1.15,其中B与C两个检测系统直线回归图斜率为1.02,截距为0,相关性最好;偏差图显示不同检测系统的百分偏倚在-48.1~17.3%,A与D检测系统偏倚最大为-48.1%,B与C检测系统偏倚最小为0.3%。4种检测系统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为-40.7~37.2%。结论 贝克曼与西门子TSH检测试剂一致性较好,罗氏、雅培TSH检测试剂与另外两家一致性存在差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