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牛奶过敏单组分特异性IgG4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2019(4):241-245.

      摘要 (853) HTML (0) PDF 1.62 M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并评价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LICA)平台的牛奶过敏单组分(Bos d 5)特异性IgG4抗体定量检测方法(sIgG4-LICA)。方法 以生物素标记的Bos d 5抗原、待检血清、抗人IgG4抗体包被的发光微球和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组成分析体系,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LICA)平台,采用间接法模式,建立牛奶过敏单组分(Bos d 5)特异性IgG4抗体定量检测方法(sIgG4-LICA),并对其进行条件优化和性能评估。 结果 sIgG4-LICA方法的批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分别是1.78%~3.13%、6.65%~8.41% 和7.94%~12.30%。功能灵敏度是4.71 ng/mL。sIgG4-LICA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8.13~1800 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x-1.31 (r2=0.997≧0.99)。最大稀释度为1:64。稀释回收率为90%-120%。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抗坏血酸及生物素的干扰率为-6.4%~8.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牛奶过敏单组分(Bos d 5)特异性IgG4抗体定量检测方法性能良好,可满足临床监测sIgG4抗体的需要。

    • >液态芯片技术的应用
    • 微流控芯片技术神经外科术后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2019(4):246-250.

      摘要 (1406) HTML (0) PDF 1.11 M (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估微流控芯片诊断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7-2016年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与全国耐药监测网CHINET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设计芯片,结合文献报道的耐药菌分子流行病学信息选取靶病原体与耐药基因参数,并通过108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选取了10项微生物鉴定参数与15项耐药基因参数纳入微流控芯片,其一致性评价显示,微流控芯片的鉴定准确率高达94.44%,耐药基因与表型的一致性研究显示,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ESBLs筛选试验,苯唑西林与万古霉素的表型与基因型的一致性较高,而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致性较低。结论:微流控芯片是目前一项在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方面非常有潜力的应用技术,它具有快速准确的应用属性,未来可以作为临床抗感染诊断的重要补充。

    • >临床实验研究
    • 胃癌组织中驻留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及其意义

      2019(4):251-256.

      摘要 (1145) HTML (0) PDF 2.83 M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组织驻留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及CD103+CD8+T细胞的浸润分布特征及程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胃癌组织中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T细胞、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及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比率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V期胃癌患者中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比率(25.45%, 14/55)显著低于I~II期胃癌患者(45.71%, 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 P=0.047)。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V期胃癌患者中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比率 (69.09%, 38/55)显著低于I~II期胃癌患者(91.43%, 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 P=0.013)。CD10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高比率的III~IV期胃癌 (70.91%, 39/55)显著低于I~II期胃癌(88.57%, 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49)。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率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CD8+T细胞高度浸润患者总生存期(OS)较CD8+T细胞低度浸润患者显著延长(HR=1.959 , 95%CI: 1.115~3.441, P=0.013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直径(HR=1.940, 95%CI: 1.111~3.389, P=0.020)和CD8+T细胞高度浸润(HR=0.486, 95%CI: 0.258~0.917, P=0.026)均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患者OS较CD103+CD8+T细胞低度浸润的患者显著延长(HR=2.187, 95%CI: 1.062~4.500, P=0.033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直径(HR=2.031, 95%CI: 1.163~3.546, P=0.013)和CD103+CD8+T细胞高度浸润(HR=0.516, 95%CI: 0.285~0.934, P=0.029)均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高比率的患者OS较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低比率患者显著延长(HR=2.157, 95%CI: 1.051~4.425, P=0.036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直径(HR=2.149, 95%CI: 1.230~3.752, P=0.007)和CD103+CD8+T细胞占CD8+T细胞的高比率(HR=0.396, 95%CI: 0.207~0.758, P=0.005)均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103+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与良好预后关系有关,提示其在抑制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 布鲁菌病患者血清piR-01515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4):257-260.

      摘要 (1247) HTML (0) PDF 985.93 K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piR-015151在布鲁菌病(brucellos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布鲁菌病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6-2017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准格尔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73例布鲁菌病患者(布鲁菌病组)和东部战区总医院6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方法检测piR-015151在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其作为布鲁菌病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 PiR-015151在布鲁菌病患者血清的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显著高于对照组[0.216 (0.069,0.426) vs 0.03 (0.021,0.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 = 834.5, P < 0.01)。PiR-015151诊断布鲁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24 (95% CI: 0.751~0.897),区分布鲁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和76.9%。结论 PiR-015151在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望作为布鲁菌病辅助诊断的潜在指标。

    • 产MUS-1型碳青霉烯酶香味类香味菌耐药性研究

      2019(4):261-264.

      摘要 (1441) HTML (0) PDF 1.46 M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产MUS-1型碳青霉烯酶香味类香味菌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 通过16SRNA对临床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出的分离株进行鉴定,利用PCR技术来鉴定NUS-1基因,抗菌药物MIC使用肉汤稀释法进行鉴定。同时对产MUS-1型类香味香味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本院肿瘤科患者的尿标本中发现一株产MUS-1型的香味类香味菌。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常规所用的大多数抗生素均耐药,其中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ug/ml,判定为为中介。对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保持敏感。结论 携带blamus-1基因是导致该株香味类香味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原因,临床上的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制订治疗方案。

    • >检验与临床
    • 尿液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

      2019(4):265-268.

      摘要 (874) HTML (0) PDF 879.05 K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尿液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12月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308株,通过药敏试验筛选产ESBLs及磷霉素耐药菌株;PCR扩增ESBLs基因及磷霉素相关耐药基因;采用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采用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308株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168株(54.54%);产ESBLs菌株中检出磷霉素耐药菌株18株(10.71%)。其中,ESBLs耐药基因携带率为blaSHV 88.9%(16/18)、blaCTX-M 77.8%(14/18)、blaTEM-208,5.6%(1/18);blaTEM-1b 61.1%(11/18);fosA3基因的携带率为83.3%(15株)。 MLST分型主要为ST131(27.78%),接合试验表明,fosA3阳性菌株的耐药性均具有可转移性。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fosA3基因是这些菌株磷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该基因位于可接合的质粒上,易于水平传播,需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 磷霉素; 耐药机制

    • >临床实验研究
    • miR-138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的影响

      2019(4):269-273.

      摘要 (1211) HTML (0) PDF 1.06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138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HCC)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miR-138含量,ELISA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sPD-1含量,CD3免疫磁珠分选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Sblot检测miR-138 mimic或miR-138 inhibitor转染后T细胞PD-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38对PD-1基因3’-UTR区的靶向作用。 结果 HCC患者腹腔积液和外周血血清miR-138相对表达量,sPD-1含量和CD3+T细胞中PD-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iR-138相对表达量与sPD-1含量、CD3+T细胞PD-1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miR-138在HCC患者T细胞中通过靶向作用PD-1基因3’-UTR区负向调节PD-1表达。结论 miR-138通过靶向作用PD-1参与了HBV相关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 DC-SIGN促进肠道病毒71型体外感染DCs和293T细胞

      2019(4):274-277.

      摘要 (604) HTML (0) PDF 1.56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C-SIGN(dendritic cell 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 grabbing non integrin,DC-SIGN)的表达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体外感染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和293T细胞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体外诱导培养DCs,通过RT-PCR方法克隆DC-SIGN分子,并构建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载体pLB-DC-SIGN,脂质体方法转染293T细胞,分别用EV71感染对照组293T细胞和过表达DC-SIGN的293T细胞,PCR方法检测病毒感染量,蛋白印迹法检测EV71/VP1的表达水平;同时用DC-SIGN抑制剂酵母甘露聚糖(yeast mannan)阻断DCs表面的DC-SIGN分子后,PCR方法检测病毒感染量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EV71/VP1的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DC-SIGN的293T与对照组293T相比感染病毒的滴度明显增高,EV71/VP1表达量显著增加,而阻断DC-SIGN的DCs病毒感染量低于对照组DCs,EV71/VP1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IGN分子可促进EV71体外感染DCs和293T细胞,可能是EV71感染的受体之一。

    • >检验与临床
    • HBsAg、HBsAb双阳性HBV感染者TCR β链CDR3克隆型分析

      2019(4):278-282.

      摘要 (1523) HTML (0) PDF 2.40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HBsAg和HBsAb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其他乙型肝炎患者的T细胞受体组库(TCR) β链互补决定区3(CDR3)得到有差异的克隆型。 方法11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乙肝患者为病例组,10例自然痊愈(HBsAb+)者为对照组1,10例HBsAg阳性但HBsAb阴性乙肝患者为对照组2,采用IlluminaHiseqX10测序仪对全血DNA的CDR3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建立CDR3免疫组库,并进行CDR3克隆型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病例组,任意两样本CDR3克隆型重叠率均值为9.846%(0.015%-62.643%);对照组1均值为13.346%(2.795%-55.212%);对照组2均值为8.175%(0.011%-48.792%),病例组与对照组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1与对照组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三组间两两比较得到:克隆型TRBV7-2/TRBD1/TRBJ2-1病例组高于对照组1 (P =0.029),克隆型TRBV7-3/TRBD1/TRBJ2-7病例组低于对照组1 (P =0.031)。病例组与对照组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V基因型为TRBV5-8(P =0.047);病例组对照组2之间,有14种克隆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基因型TRBV28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8)。三组样本的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克隆型TRBV7-2/TRBD1/TRBJ2-1和TRBV7-3 /TRBD1/ TRBJ2-7,V基因TRBV5-8均与HBsAg和HBsAb双阳性相关,而TCRβ链CDR3多样性与HBsAg和HBsAb双阳性无明显关系。

    • 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分析

      2019(4):283-286.

      摘要 (704) HTML (0) PDF 1.33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四个ICU病房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四个ICU中的流行状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个ICU病房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Vitek2法测定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arba-NP实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筛选,同时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MALDI-TOF MS)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中筛选出17株,急诊ICU17株,干部病房ICU4株,心血管外科ICU1株,共39株。PCR检测基因型显示36株CRKP以产KPC-2型酶为主,部分菌株同时拥有ESBL和Ampc耐药基因。MALDI-TOF MS将39株CRKP分为三大簇,MLST结果显示35株菌都为ST11型,ST379、ST751、ST307、ST490各有一株,经eBURST在线软件分析ST11与ST379、ST751的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我院四个ICU病房中CRKP以产KPC-2型酶为主,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37株CRKP高度同源,提示不同ICU病房间感染控制应进一步加强。

    • >临床实验研究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

      2019(4):287-289.

      摘要 (911) HTML (0) PDF 831.39 K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按照CVD发生风险进行分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1q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1q对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预测和区分能力。结果 与对照者(172.97±21.42 μg/mL)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73±26.88 μg/mL)血清C1q水平显著升高(t=3.94, P<0.001)。高血压患者中,高CVD风险患者C1q水平(196.92±24.09 μg/mL)显著高于低CVD风险患者(166.78±20.60 μg/mL) (t=6.16,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C1q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CVD的高风险(OR=1.064, 95% CI=1.007-1.123, P=0.026)和低风险(OR=0.950, 95% CI=0.888-1.017, P=0.139)均密切相关;且对高、低风险的区分也具有显著意义(OR=1.039, 95% CI=1.048-1.237, P=0.002)。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且可望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新指标。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孕晚期B族链球菌三种筛查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

      2019(4):290-292.

      摘要 (2116) HTML (0) PDF 1.23 M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3种B族链球菌的筛查方法,探讨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筛查的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35-37孕周孕妇阴道/直肠拭子样本1027例,用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法、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基联合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法、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基联合产胡萝卜素/β-γ乙型链球菌二分格营养琼脂培养法3种方法进行GBS筛查,分析GBS检出率差异,阳性菌株采用质谱分析进行验证;回顾分析2018年上半年采用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基联合二分格培养法进行孕晚期孕妇GBS筛查情况。结果 3种方法GBS检出率分别为8.67%、12.76%、13.63%,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基联合血平板和联合二分格GBS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法(P<0.05),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基及二分格检出GBS菌株经质谱分析验证符合率为99%;孕晚期GBS阳性率与孕妇年龄、高危状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BS运送增菌显色培养联合产胡萝卜素/β-γ乙型链球菌二分格营养琼脂培养能提高GBS检出率,且操作及判读较为简便,适合孕晚期GBS筛查。

    • >综述
    •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诊断研究进展

      2019(4):293-296.

      摘要 (855) HTML (0) PDF 881.68 K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大多数患者感染无临床症状,易迁延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引起盆腔炎、输卵管炎、输卵管性不孕及异位妊娠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CT急性感染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的同时,对其慢性持续性感染及感染并发症进行诊断,才能有效治疗其急慢性感染,阻断其传播,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形成,治疗相关并发症。故本文就泌尿生殖道CT急性感染、慢性持续性感染和感染并发症的诊断及进展进行综述。

    • 大肠埃希菌小菌落变异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2019(4):297-300.

      摘要 (1107) HTML (0) PDF 873.13 K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表型和遗传的改变使其更能适应环境的压力。细菌小菌落变异株生长缓慢,菌落形态和生化特征不典型,给临床鉴定带来了挑战。与野生株比较,小菌落变异株更易存留在细胞内并且对部分抗生素不敏感,在临床上常导致复发或持续性感染。目前小菌落突变株在许多种属细菌中均有发现,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最为广泛,而对大肠埃希菌突变的报道和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小菌落突变株的表型、基因型特征,形成机制,临床感染情况及治疗作一综述。

    • >临床检验方法性能评价
    • 一种用于艰难梭菌分离培养的新型显色培养基的性能评价

      2019(4):301-304.

      摘要 (1236) HTML (0) PDF 1.09 M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自主研发的艰难梭菌显色培养基(CDCA)性能。 方法 选用艰难梭菌及其他细菌的标准株进行 CDCA显色的特异性评价;将艰难梭菌标准菌株梯度稀释后测定 BD公司 CDSA、生物梅里埃公司CDIF和 CDCA 的灵敏度。 收集临床 120份粪便样本分别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并对生长菌落进行质谱鉴定和 tpi 基因检测,以3种平板中任1种能培养出艰难梭菌的样本定义为真阳性。 结果 在CDCA平板上除了梭形梭菌、双酶梭菌、第三梭菌、脆弱拟杆菌等菌种能够少量生长并显色外,对其他实验菌种均有抑制作用。 CDSA、CDIF 和CDCA检测艰难梭菌的灵敏度分别为2.0×105 CFU/mL、8.0×101 CFU/mL和4.0×102 CFU/mL。120 份标本中检出艰难梭菌 31份(25.8%),CDSA、CDIF 和CDCA培养阳性标本分别为25份(20.8%)、28 份(23.3%)和 26 份(21.7%),3种显色培养基对临床腹泻标本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18,P=0.811)。3种显色培养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CDCA 83.8%、100%、100%、94.7%;CDIF 90.3%、98.9%、96.6%、96.7%;CDSA 80.6%、100%、100%、93.7%。 结论 本实验室研发的CDCA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可用于临床艰难梭菌的初步分离。

    • >临床实验研究
    • 4株威克汉姆无绿藻的鉴定及基因特征分析

      2019(4):305-309.

      摘要 (1066) HTML (0) PDF 2.20 M (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4株Prototheca无绿藻进行菌种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株酵母样微生物进行培养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商品化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配套YST卡)和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PCR扩增其16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 该4株微生物培养的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沙保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37℃、5% CO2培养3 d可形成灰白色、光滑、湿润的“酵母样真菌”菌落;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囊,且其内含内孢子,形似桑葚状或草莓状,与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差异显著;Vitek 2和MALDI-TOF MS系统,均鉴定为威克汉姆无绿藻。分子鉴定显示,该4株微生物同时存在代表原核生物的16S rRNA基因以及代表真核生物的28S rRNA基因,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与威克汉姆无绿藻P. wickerhamii相似度最高,在99.7%以上;28S rRNA基因直接测序的序列峰图出现套峰现象,经克隆测序发现其存在多拷贝,且同一菌株不同克隆序列之间相似度在91.9 %~100 %。16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该4株微生物与威克汉姆无绿藻P. wickerhamii聚类在同一个分枝。结论 该4株微生物Prototheca可鉴定为威克汉姆无绿藻,分类学上隶属于绿色植物P. wickerhamii,其。该微生物的基因组同时存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相关的2套rRNA基因,且单拷贝的小亚基16S rRNA更适合作为其菌种鉴定的靶基因。

    • >质量管理研究
    • 2015~2017年山东省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和检测系统及方法间可比性分析

      2019(4):310-313.

      摘要 (1362) HTML (0) PDF 865.92 K (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2015年~2017年山东省肿瘤标志物(TM)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结果,分析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检测系统及方法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统计2015年~2017年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TM EQA的结果,根据检测系统及方法学分组,使用CLInet EQA软件去除离群点,以组内中位数为靶值,分别计算各组平均值,变异系数(CV)等指标,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项目各仪器检测系统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①以甲胎蛋白(AFP)为例,2015-2017年TM EQA各方法学组的CV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吖啶酯化学发光<化学发光;②以Roche、Beckman等为代表的进口仪器检测系统组内CV较为理想,多数项目平均CV在10%以内,而以深圳新产业、郑州安图等为代表的国产仪器检测系统组内CV不够理想,多数项目平均CV均大于10%,CA199在新产业国产仪器检测系统组内平均CV值甚至大于50%。③各项目各批号不同仪器检测系统靶值差距不等,CA系列项目的靶值相比于其他肿瘤标志物差距更大。结论 相同全自动化检测系统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各项目大多数不同检测系统及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无可比性。

    • >调查研究
    • 澳门地区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和新生儿早发型感染分析

      2019(4):314-316.

      摘要 (1233) HTML (0) PDF 830.18 K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了解澳门地区孕妇B群链球菌(GBS)定植、新生儿早发型B群链球菌感染(GBS-EONI)情况及其风险因素。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以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于澳门地区政府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孕晚期GBS筛检的孕妇2 515名,调查孕妇GBS定植率。选取同年在政府医院出生的20 771名活产儿,收集其出生后7d内血液、脑脊液和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调查GBS-EONI发生率;再分析孕妇人口学特征、母婴围产期临床资料与GBS-EONI的关系。统计软件使用SPSS 20.0,统计方法以卡方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为主。结果 孕妇GBS筛检阳性431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定植率为17.1%?培养确诊新生儿早发型GBS入侵性感染24例(感染率为1.2/1000活产儿)。剖腹产(OR=0.353, 95%CI: 0.139~0.897)和分娩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0.108, 95%CI: 0.024~0.482)为预防GBS-EON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澳门地区孕妇GBS定植状况与邻近地区接近,GBS-EONI发生率较高。可全面性推广孕晚期GBS筛检及产时预防性用药,以减少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的发生。

    • >案例分析
    • 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综合征案例报道

      2019(4):317-318.

      摘要 (915) HTML (0) PDF 812.28 K (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患者拟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例

      2019(4):319-320.

      摘要 (840) HTML (0) PDF 817.95 K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