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计量溯源性和临床检验参考系统*

      2020(10):721-728.

      摘要 (2439) HTML (0) PDF 2.96 M (4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的精确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准确可比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随着自动化、室间质量评价和实验室认可的发展,检测结果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无论使用何种分析系统,同一个样本的检测结果应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计量溯源能使患者检测结果溯源到高级别的参考系统,是保证终端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比、实现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计量溯源性和参考系统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了2020版ISO17511的6种校准等级及其与2003版的区别。

    • >临床检验方法性能评价
    • 多聚甲醛固定对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0(10):729-733.

      摘要 (2008) HTML (0) PDF 1.60 M (3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多聚甲醛(PFA)浓度和固定时间,对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人外周血为研究对象,将六色荧光抗体标记后溶血处理的细胞分别用PBS、1% PFA (10g/L)和4% PFA (40g/L)进行重悬或固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固定0 h、4 h、8 h、12 h、24 h、48 h和72 h后检测CD19ˉCD3+ T、CD3+CD4+ T、CD3+CD8+ T、CD3ˉCD19+ B、CD3ˉCD56+ NK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5、CD3、CD4、CD8、CD19、CD56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72小时内,PFA浓度及固定时间对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固定8h内,PBS对各淋巴细胞亚群平均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影响,1% PFA组CD4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下降,4% PFA组CD45、CD3、CD4、CD8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固定24h后,各淋巴细胞亚群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时4% PFA固定后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1% PFA(P<0.05)。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染色后若8h内检测用PBS进行细胞重悬检测效果最好,PFA固定不应超过12h,1% PFA固定效果优于4% PFA。

    • 三种稀释蝰蛇毒磷脂时间试验检测狼疮抗凝物分析性能评估

      2020(10):734-737.

      摘要 (1776) HTML (0) PDF 379.83 K (3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三种稀释蝰蛇毒磷脂时间试验(diluted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的狼疮抗凝物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性能评估,比较不同系统间检测结果一致性,并初步探讨不同检验流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及临床血液学检测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文件(WS/T 406-2012),对三种LA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估,验证三种方法检测LA的参考范围(reference interval,RI)/Cut-off值,并对检验结果一致性和不同检验流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 三种dRVVT检测方法重复性CV(%)为0.44%~1.69%。期间精密度CV(%)为1.43%~2.43%。2. 三种检测方法法携带污染率绝对值<3.00%。3. 系统1和2参考范围验证通过,系统3验证未通过。4. 三种不同系统筛选试验、确认试验及比值间结果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 三种不同系统阴阳性判断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1.333,P=0.000)。6. 系统3以说明书推荐流程,53例筛选阴性样本2例为假阴性。结论 三种dRVVT检测系统性能良好,适于临床常规使用。但各实验室应验证或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RI/Cut-off值,确定合理的检测流程,关注检测分析前中后影响因素,合理解释检测结果。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活体染色法在筛查尿液诱饵细胞中的应用

      2020(10):738-740.

      摘要 (1330) HTML (0) PDF 1.09 M (2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用2种活体染色法筛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液中的多瘤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即“诱饵细 胞”。 方法 留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内蒙古包钢医院106例肾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在3个月以上)的尿液标 本,用未染色直接镜检法、沙黄-结晶紫(SM)染色法、阿利新蓝-派洛宁(Sternheimer,S)染色法检查尿液中诱饵细胞,对筛查出 诱饵细胞的尿液标本做 BK 病毒(BKV)和JC病毒(JCV)核酸检测进行确证。 结果在10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尿液标本中, 用未染色直接镜检法检出12例诱饵细胞,阳性率11.3%而使用 SM 染色法或 S 染色法检出21例诱饵细胞,阳性率19.8%;在21例检出诱饵细胞的尿液标本中,BKV 和(或)JCV核酸阳性符合率为95.2%,其中 BKV 核酸阳性6例,占28.6%,JCV 核酸阳 性 10 例,占47.6%,BKV 和 JCV 核酸同时阳性4例,占19.0%。 结论 SM 染色法、S 染色法 2 种活体染色法是操作简单、快速 而有效的尿诱饵细胞检测方法,在筛查肾移植术后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多瘤病毒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临床实验研究
    • 苏州地区耐左氧氟沙星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分子及质谱学特征分析

      2020(10):741-745.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36 M (2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苏州地区临床分离左氧氟沙星耐药无乳链球菌菌株分子及蛋白质谱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耐左氧氟沙星无乳链球菌58株,用PCR法及Sange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yrA、parC和parE基因突变、细菌血清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用ClinPro Tools 3.0软件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蛋白质谱特征峰进行筛选并验证。结果?测序检出耐左氧氟沙星菌株以携带gyrA_Ser81Leu+parC_Ser79Tyr+parE_His225Tyr突变为主,占44.8%(26/58),以血清Ⅲ型和ST19型为主,并伴有血清Ⅰb型及ST23型流行;耐药菌株蛋白质谱峰分析显示6 894、3 445、5 076、4 544以及3 721 m/z为主要特征峰。结论?本地区耐左氧氟沙星无乳链球菌主要为gyrA_Ser81Leu+parC_Ser79Tyr+parE_His225Tyr突变,且以血清Ⅲ型及ST19型为主,具有以6 894 m/z为代表的质谱特征峰。

    • >检验与临床
    • 脂蛋白(a)颗粒浓度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价值[1]

      2020(10):746-749.

      摘要 (1246) HTML (0) PDF 397.67 K (2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颗粒浓度与质量浓度,探讨血清Lp(a)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为高风险组96例,低风险组26例;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以及血脂等其他生化参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预测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高风险高血压患者的血清Lp(a)颗粒浓度[27.7 (8.58~64.65) nmol/L]、质量浓度[148.00 (54.00~338.50) mg/L]均显著高于低风险患者[5.8 (2.75~14.53) nmol/L & 42.50 (23.75~84.00) mg/L] (P均<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9, P<0.001),均与HDL-C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3, P=0.012 & r=0.233, 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颗粒浓度(OR=1.105, 95%CI=1.017~1.199, P=0.018)、质量浓度(OR=1.016, 95%CI=1.003~1.030, P=0.016)的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高心血管风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高于低风险患者;Lp(a)颗粒浓度有望成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体系的新辅助指标。

    • >临床实验研究
    • 2株圣乔治教堂诺卡菌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0(10):750-753.

      摘要 (1119) HTML (0) PDF 1.82 M (2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2株圣乔治教堂诺卡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通过菌落形态、染色特性、16S rRNA和hsp65基因比对,对2株临床标本分离诺卡菌进行菌种鉴定。用E-test法测定10种临床常用诺卡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扩散法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药敏结果进行复核。结果?经表型和基因鉴定,2株临床分离株均鉴定为圣乔治教堂诺卡菌;E-test法测定结果显示,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米诺环素、妥布霉素、头孢吡肟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经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板扩散法复核,2株诺卡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结论?通过表型特征联合16S rRNA和hsp65基因可鉴定圣乔治教堂诺卡菌至种。由于复方配比不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对治疗效果预测存疑。

    • 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膜炎1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020(10):754-757.

      摘要 (1388) HTML (0) PDF 2.59 M (2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分离自临床透析液标本的长孢洛德酵母菌的培养鉴定、药敏分析及对其临床意义的探讨,提高实验室对该菌的识别能力及临床对该菌感染的重视度。方法?分析长孢洛德酵母菌生物学特性变化并与5种常见酵母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东方伊萨酵母、近平滑念珠菌)进行比较;用Vitek 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以及测序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用菌株自建库绘制聚类树状图,分析与常见5种酵母菌菌株的关系;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长孢洛德酵母菌培养24~96 h后在PDA及血平板上均呈白色光滑菌落,24 h科玛嘉显色平板上未显色,48~96 h逐渐显色最终呈现蓝绿色菌落。Vitek 2鉴定分离菌结果为无名念珠菌,MALDI-TOF MS和基因测序均鉴定为长孢洛德酵母菌。长孢洛德酵母菌与其他5种酵母菌的MS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孢洛德酵母菌与近平滑念珠菌在同一个分类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均较低。结论?长孢洛德酵母菌的临床分离率较低,报道的病例较少,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对该菌的识别能力和临床对该菌感染的重视度十分重要。

    • >检验与临床
    • 一例B(A)血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020(10):758-760.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014.52 K (2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1例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方法 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ABO血型;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该标本的基因型。结果 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表现为B(A)亚型的特点;PCR-SSP分型结果定为B(A)04/O1型;测序发现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存在变异: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297A>G;第7外显子存在526C>G、640A>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判断该样本血型为B(A)04/O01 血型。结论 对1例血型血清学初步鉴定为B(A)的标本,运用PCR-SSP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法确认其为B(A)04/O01型。

    • >临床实验研究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与血清及组织中miRNA486检测的比较研究和临床意义

      2020(10):761-763.

      摘要 (1269) HTML (0) PDF 342.74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miRNA48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和胸外科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EBC和血清中miRNA486的表达水平,比较EBC和血清中miRNA486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EBC miRNA486单独及其联合血清CEA、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筛查效能。结果 NSCLC患者EBC和血清中miRNA486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非小细胞肺癌晚期(Ⅲ-Ⅳ期)患者EBC和血清中miRNA486的表达量低于早期(Ⅰ-Ⅱ期)患者(P <0.05)。ROC分析显示EBC和血清中miRNA486诊断NSCLC的敏感度分别为92%、74%;特异度分别为52%、72%,miRNA486与血清CEA、CYFRA211联合筛查非小细胞肺癌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78%。结论 miRNA486在NSCLC患者癌组织、血清和EBC中均低表达, EBC中miRNA486与血清CEA、CYFRA211联合检测对NSCLC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潜力。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淋巴细胞参数在识别外周血浆细胞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764-766.

      摘要 (1347) HTML (0) PDF 343.90 K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相关参数在筛查外周血浆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4月间镜检发现浆细胞的28例患者标本作为浆细胞组,同期体检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标本淋巴细胞相关参数的差异,同时比较浆细胞组淋巴细胞参数与循环浆细胞比例、MM蛋白及生化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浆细胞组6个淋巴细胞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LY-X<0.001,PLY-Y=0.002,PLY-Z=0.010 PLY-WX=0.003,P LY-WY <0.001,PLY-WZ<0.001),LY-X和LY-WZ在发现浆细胞中具有重要价值(AUCLY-X=0.922, AUCLY-WZ=0.962),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972,其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92.9%。淋巴细胞参数LY-Y与IgM线性相关(p<0.01)。Person相关系数为0.817(n=22, 95%可信区间[CI] 0.60,0.92)。 LY-Z与浆细胞百分比显著相关(p<0.01),Person相关系数为0.626(n=24, 95%CI 0.30,0.82)。结论 淋巴细胞参数在发现外周血浆细胞中具有重要价值。

    • >综述
    • 生物传感器识别元件的种类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研究进展

      2020(10):767-771.

      摘要 (2590) HTML (0) PDF 427.52 K (3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识别元件是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特异性识别和捕获目标分析物,与传感器的选择性能密切相关。经典的识别元件主要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的酶、抗体等识别元素,而新型识别元件是在实验室合成的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亲合体等人工识别元素。根据不同识别元件的特性,已经研制出多种适用于临床检验的生物传感器。本文综述了识别元件的种类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血小板的促炎症免疫功能与疾病

      2020(10):772-774.

      摘要 (1041) HTML (0) PDF 4.23 M (2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血小板是一种没有细胞核,但功能非常多样性的细胞。除了普遍认知的止血和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作用以外,血小板参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功能近年越来越被认识和重视。该文从血小板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结构基础入手,综述血小板促进炎症反应和介导免疫应答的功能及参与多种疾病发生的机制。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 生化检测系统携带污染的分析与处理策略

      2020(10):775-778.

      摘要 (1053) HTML (0) PDF 653.41 K (2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分析生化配套检测系统和开放系统携带污染的来源和途径,发现试剂成分、反应产物、反应条件以及分析系统各组件部分是发生携带污染的来源和途径。配套系统从试剂配方污染源头进行设计控制和提高仪器的清洗能力,并经过全遍历评估以及交叉污染规避设置,可有效切断携带污染。借鉴学习生化配套检测系统解决携带污染的方法,为生化开放系统解决携带污染提供策略,并结合实验室尿酸检测携带污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生化分析系统交叉污染,来源多,污染途径复杂,保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是避免交叉污染的有效手段,是检测系统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 >临床实验研究
    • 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子特征分析

      2020(10):779-783.

      摘要 (849) HTML (0) PDF 1.55 M (2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别用PCR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inlA、inlB基因扩增和血清分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为1/2a-3a和1/2b-3b-7 2种血清型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所有分离株均携带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prfA、actA、plcB、plcA、hly、hly2、mpl)和inlA、inlB基因;PFGE和MLST将4株菌分为4个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ST型,包括ST121、ST619、ST621以及1株新型ST1474。结论?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T型菌株均为江苏地区首次检出,菌株的致病力与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

    • >检验与临床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020(10):784-786.

      摘要 (1354) HTML (0) PDF 323.42 K (2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72例行胃癌切除的EGC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预测组和验证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判断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并用验证组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60%(32/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是浸润深度(OR=8.975,95%CI:1.653-48.712,P=0.011)和脉管癌栓(OR=17.178,95%CI:2.336-126.304,P=0.005)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641。3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第2组,其次是第3组淋巴结。结论 我们建立和验证了预测EG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临床术前预测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

    • >质量管理研究
    • 患者数据移动均值监控体检样本氯离子检测系统误差的应用评估

      2020(10):787-789.

      摘要 (800) HTML (0) PDF 647.08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患者数据每日均值对于识别氯离子系统误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方法:计算本实验室2018年罗氏C8000分析仪测定氯离子结果的每日算术均值,以日期为横坐标绘制均值变化图。分析该分析仪的伯乐全球每月室内质控偏倚变化、室间质评、室内不同机型比对结果。比较患者结果均值、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室内比对识别系统误差的有效性与及时性。结果:(1)由移动均值图可见自9月28日起氯离子出现系统性偏低。2017年氯离子结果均值为103.1.±1.0 mmol/L,9月28日到12月17日均值为99.5±0.5mmol/L。(2)与伯乐全球每月室内质控对等组比较:1月~9月氯离子室内质控结果无明显系统性偏倚,10月~12月负偏倚,SDI为-0.97~-1.62。(3)室间质评:6月份CAP室间质评中氯离子偏差为-0.9~+0.2个标准差(-0.9~+0.2SDI),10月份偏差为﹣1.7~﹣2.9SDI。(4)室内仪器间比对:4月份C8000与贝克曼AU5800比对结果无明显差异,10月份C8000结果系统偏低4.0~6.0mmol/L。以上四种方法均可识别出系统误差,患者数据均值法于发生系统偏倚近几日即可观察到变化,全球比对、室间质评或室内比对因受计划时间影响延迟1至2月发现偏差。结论:患者数据均值法识别体检样本氯离子系统偏倚简单有效,时效性优于室间质评和室内比对,可作为当前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益补充。

    • >调查研究
    • 河北地区多中心临床分离诺卡菌菌种分布

      2020(10):790-792.

      摘要 (861) HTML (0) PDF 921.28 K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河北地区临床分离诺卡菌的菌种分布。方法?收集2016—2019年河北地区10多家医院临床分离的94株诺卡菌,回顾性分析病例特点;用16S rRNA、secA1基因扩增测序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菌株。结果?94株诺卡菌经测序鉴定分为圣乔治教堂诺卡菌39株、皮疽诺卡菌21株、豚鼠耳炎诺卡菌9株、巴西诺卡菌7株、脓肿诺卡菌7株、亚洲诺卡菌4株、脓液诺卡菌2株、华莱士诺卡菌2株、新诺卡菌1株、北京诺卡菌1株和南非诺卡菌1株。MALDI-TOF MS成功鉴定80株诺卡菌到种,另4株亚洲诺卡菌、3株脓肿诺卡菌、2株脓液诺卡菌、2株华莱士诺卡菌、1株新诺卡菌、1株北京诺卡菌和1株南非诺卡菌未能鉴定到种。呼吸道标本中以圣乔治教堂诺卡菌(48.5%)和皮疽诺卡菌(16.2%)分离较多;分泌物标本中以巴西诺卡菌(25.0%)和皮疽诺卡菌(25.0%)分离较多。结论?临床分离诺卡菌菌种鉴定可以选择质谱技术,并辅以测序;不同感染部位诺卡菌的菌种分布不同。

    • >检验与临床
    • 18月龄内婴幼儿ABO血型抗体发育分析

      2020(10):793-794.

      摘要 (1262) HTML (0) PDF 434.19 K (2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18月龄内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效价,了解血型抗体发育趋势。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18月龄内住院婴幼儿标本,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共获得非AB型标本1250例,其中A型454例、B型410例、O型386例,利用盐水试管法进一步检测血浆中IgM 血型抗体效价并统计凝集度积分。结果 30日龄内抗A和抗B效价为0的婴幼儿数分别占该年龄组人数的33.88%和47.46%;2-6月间,效价为0及低效价的婴幼儿数逐渐减少;7月龄时,婴幼儿抗A抗体效价均≥2;13月龄时,婴幼儿抗B抗体效价均≥2。凝集度积分结果提示了随月龄增长,ABO血型IgM抗体强度逐渐增加。结论 婴幼儿血型IgM 抗A在7月龄时发育基本完成,IgM 抗B在13月龄时发育基本完成,且IgM血型抗体发育有提早趋势。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 急诊凝血功能检测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回归模型建立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

      2020(10):795-797.

      摘要 (901) HTML (0) PDF 321.56 K (2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实验室内凝血功能检测周转时间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的危险因素,并验证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12月(干预前)及2019年3月至5月(干预后)凝血功能检测数据,分别为2383份和2687份,记录检测人员工龄、学历、性别;每份样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样本检测时段、各时间段样本负荷,分析不同员工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差异、前后半夜TAT的差异及导致TAT超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不同人员干预前后三个月月均TAT进行聚类分析,并验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 1. 干预前,九名工作人员间凝血功能检测实验室内TAT存在显著差异,员工B、I实验室内TAT最短,而E最长,且仅5名人员TAT满足质量要求。干预后,4名员工(A、C、D、H)TAT显著缩短,7名人员TAT满足质量要求。2. 对前后半夜两个不同的检测时段标本实验室内TAT分析显示,5名工作人员(C、D、E、G、H)前半夜TAT时间显著短于后半夜;而干预后9名工作人员前半夜TAT时间均显著短于后半夜。3.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工龄是TAT的有利因素,后半夜的检测时段则是TAT的不利因素;相对于C,员工B、F、G、H、I是有利因素,而员工E则是不利因素。4. 对干预前9名工作人员凝血功能检测实验室内TAT表现进行聚类分析,优良:员工B、F、G、I;及格:员工A、C、D、H;不及格:员工E,且员工A、C、D、H的TAT接近员工E;对比干预前,干预后9名工作人员聚类分析显示员工E的TAT远离其他员工,而其他8名员工TAT较干预前接近。结论 实验室管理者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室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其发生偏离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可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 >病例报告
    • 血管性血友病混合痔术后大出血1例

      2020(10):798-799.

      摘要 (832) HTML (0) PDF 658.30 K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案例分析
    • 一例鞭虫感染的发现及启示

      2020(10):800-800.

      摘要 (1065) HTML (0) PDF 578.96 K (2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