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1卷第0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指南与共识
    • 血气分析质量管理江苏专家共识

      2023, 41(02):81-85.

      摘要 (532) HTML (0) PDF 777.68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血气分析是利用血气分析仪监测人体酸碱平衡状态、气体交换功能等的重要常规检查手段,普遍应用于诊断人体电解质紊乱、呼吸功能障碍以及鉴别不同类型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在急救和重症领域,血气分析作为重要的抢救及预后指标在 临床诊疗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加和医院管理的发展,亟需规范化的血气分析质量管理标准。目前,国内尚缺乏血气分析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血气分析在临床的开展应用并加强管理,专家组制定了《血气分析质量管理 江苏专家共识》。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5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用于DXcellence™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的性能评估

      2023, 41(02):86-91.

      摘要 (451) HTML (0) PDF 1.01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5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与DXcellenceM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的适配性,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和仪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病原体核 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对定性项目的性 能验证要求,在DXcellenceT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上,搭配艾科诺公司(简称Accunome)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评价5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杭州金迪安、武汉明德、江苏硕世、北京金豪和上海思路迪,简写为JDA、MD、SS.JH、SLD)的性 能。结果5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均可配合Accunome公司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在DXcellenceTM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上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检测。5种试剂检测时间为:单个样本54~94 min,12个样本65~ 105 min。JDA、MD .JH试 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开放阅读框lab 基因( ORF1ab基因)329~ 450 copies/mL的检出率均为100%,在核衣壳蛋白基因(N基因)260 copies/mL的检出率均为100% ;Ss试剂对ORF1ab基因256~ 350 copies/mL、N基因203 copies/mL 的检出率为100% ;SLD试剂对ORF1ab基因146~ 200 copies/mL、N基因116 copies/mL的检出率为100%。5种核酸检测试剂在稀释标准品浓度约1200 copies/mL进行精密度测试,其ORF1ab基因和N基因循环阈值(Ct)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JDA 1.13%和1.97%, MD 0.96%和1.01%,JH 1.55%和1.29%,ss 1.01%和1.96% ,SLD 1.12%和2.00%。5种试剂在DXcellenceTM 系统上检测的10 例阳性样本均为阳性,10例阴性样本均为阴性。结论5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配合Accunome公司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 与DXcellenceTM系统适配,检测时间短、结果准确。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检测试剂用于DXcellenceT"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

    • 添加复苏促进因子的液-固相培养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3, 41(02):92-95.

      摘要 (394) HTML (0) PDF 1.08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 与常用的结核病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比较,评价液-固相培养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 民医院2020年7-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76 例。用浓缩集茵抗 酸涂片、MGIT 960全自动液体培养和液-固相培养分别对入组患者痰液样本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阳性率、阳性时间差异。结果液-固相培 养的阳性率为58.0% ,相对MGIT 960液体培养(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固相培养和MGIT 960液体 培养平均阳性时间分别为8.0( 6.0,10.0) d和10.0(7.0,15.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3 ,P<0.001)。按MGIT 960液体培养阳性时间,分为1~10d、11~20d、21~35 d 3个组别,在11~20 d组内,液-固相培养阳性时间10.0( 7.3,13.5)d相较于 MGIT 960液体培养14.0( 12.0,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2,P<0.0001);在21~35 d组内,液-固相培养相较于MGIT 960液体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05, P=0.005)。此外,液-固相培养技术还可以初步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 非结核分枝杆菌经基因芯片确认为胞内分枝杆菌3例和鸟分枝杆菌2例。结论液-固 相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高,且培养时间短,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优选方法。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检测 中的应用评价

      2023, 41(02):96-99.

      摘要 (237) HTML (0) PDF 804.77 K (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胶体金免疫 层析法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65株肠杆菌目细菌,包括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茵(CRE)和24株非CRE菌株。采用PCR法检测5种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 blaxc、blamp、blavw bax._s.m. .blaxmw),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与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并分型,以PCR结果为参考,评估各方法的检测性能;挑取其中29株CRE与 24株非CRE构建模拟阳性血培养瓶,报阳后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分型检测并评估其性能。结果PCR 结果发现25株菌携带blarc基因.7株携带blasow基因.4株携带blamp基因.4株同时携帶blaxpc.Nou基因 .1株同时携带barc.NM..基因,另. 外24株未检出相应耐药基因。41株CRE的mCIM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1株eCIM试验结果阳性。24株非CRE菌株的mCIM试验结果均为阴性。mCIM 试验与eCIM联合试验检测丝氨酸酶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00%, Kappa 值为1.000;检 测金属酶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100.00%,Kappa值为0.72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均能准确检出临床分离株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碳青霉烯酶,与PCR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因此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00%, Kappa值为1.000。结论胶体金 . 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可大大缩短CPE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适合临床的推广应用。

    • >临床实验研究
    • 多黏菌素与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对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2023, 41(02):100-103.

      摘要 (295) HTML (0) PDF 1.50 M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多黏菌素与美罗培南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医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 克雷伯菌(CRKP)381株。采用微 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及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群体谱分析方法(PAPs)分析敏感菌株对多黏菌素的异质性,通过PCR扩增筛选耐药基因,根据结果分析部分茵株的时间-杀菌曲线,评价联合用药抑菌效果。结果 381株肺炎克雷伯菌经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未见多黏菌素耐药茵株,全部菌株对美罗培南均耐药。PAPs 分析显示对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的菌株比例为95%(38/40)。根据CRKP耐药基因的检测筛选3株携带不同耐药基因菌株进行的时间-杀菌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用药相比,低浓度联合用药即可在短时间内起到杀菌作用。结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 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的异质性耐药率较高。多黏菌素与美罗培南的联合应用在体外可以对异质性耐药CRKP表现出很好的杀菌活性。

    • 浙江省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多黏菌素耐药性及mcr-l基因背景分析

      2023, 41(02):104-110.

      摘要 (303) HTML (0) PDF 1.91 M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多黏菌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CRE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 2010- 2018 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 分析菌株的克隆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利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I及其周围基因结构,并测序确认。以转化或接合试验分离纯化耐药质粒,利用复制起 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纯化提取质粒并以二代测序(NGS)验证。结果共分 离CRE菌株223株,其中多黏茵素MIC≥4μg/mL的耐药菌11 株,且均为blaNpm基因阳性。多黏菌素耐药菌中8株为mcr-I阳性且均呈低水平耐药(4 μg/mL≤MIC≤ 8 μg/mL)。4株菌获得mcr-1基因阳性的接合/转化子,其中Inc[2 .IncX4型质粒各2例,mcr-1 基因分别位于ISApl1-mcr-1-PAP2和ParA-hyp-hyp-mcr-I-PAP2结构。结论丽水地区 CRE茵株对多黏茵素耐药主要呈mcr-l阳性并呈低水平耐药,首次发现blaNpy和mcr-l双阳性的多黏菌素耐药性CRE菌株,需加强对其监测。

    • 1株LpsB突变致多黏菌素B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全基因测序分析*

      2023, 41(02):111-116.

      摘要 (569) HTML (0) PDF 4.01 M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1 株多黏菌素B高水平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特点。方法将1株分离自脑脓肿患者脑脊液标本的多黏茵素高水平耐药鲍曼不动杆菌Z198株作为目标研究菌,通过Nanopore PromethION和llumina No- vaSeq PE15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通过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检测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同时采用Circos软件对样品基因组组装和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Z198基因组上交NCBI数据库。结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该菌株含有1 个染色体、1个固有质粒,11个基因岛、4个前噬菌体。通过数据库比对,本菌为ST2型,共携带高达34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主要为IpsB、blaoxA.23、blaox.6、blaxDc-.-3等,同时含有OmpA、磷脂酶C、包膜、溶血素、 生物膜调控系统等19 种主要毒力因子。结论本研究检出 1例LpsB四点突变导致多黏菌素B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该菌株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多黏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脂质修饰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需高度持续关注。

    • 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agr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调查*

      2023, 41(02):117-122.

      摘要 (544) HTML (0) PDF 627.96 K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液 来源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并比较甲氧西林敏感株与耐药株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一2020年12月102株血液分离非重复金黃色葡萄球菌茵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 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PCR及多重PCR分析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agr基因多态性;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分析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 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间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102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3株为MRSA,59株为MSSA。毒力基因普遍表达葡萄黃质蛋白基因crtN(99.0%)、溶血素基因(hla 97. 1%、hlb 98. 0%、hld 96.1%),其次为表面因子CP8合成酶基因cap8H(34.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tst( 21.6%),其中携带crtN/hla/hlb/hld 4种毒力基因组合的菌株最多(48株)。agr分型阳性率为97.1%,其中agr I型占56.9% ,agr I型占36.3%,agr I型占 4.9%,未检测出agt IV型,agr 未获分型3株。生物膜形成阳性共28株,其中12株可形成强生物膜。MRSA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MSSA菌株(P<0.05) ;MRSA菌株tst基因携带率高于MSSA (P<0.01) ,cap8H基因携带率低于MS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菌株中agr I和agr I型各占46.51 %和48.84% ;MRSA菌株更倾向形成中等或弱生物膜,与MSSA菌株相比在生物膜形成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 离血流感 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多种毒力基因、agr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需加强监测。

    • 1株携带blaNDM-1的临床多重耐药豚鼠气单胞菌的基因组及表型鉴定

      2023, 41(02):123-127.

      摘要 (202) HTML (0) PDF 2.25 M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从 粪便筛查分离出的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的豚鼠气单胞菌(XX182)的抗菌药物耐药表型和基因组特征,阐明该菌株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转移的能力。方法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该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PCR检测 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亚型(blaNDM、blavm、blamp、blaxpc),接合试验检测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该菌株的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对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和多黏菌素耐药,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和氨曲南敏感。该菌株携带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主要包括blaM.1、bla MOX.6、blagsA.1、blaTEM.1 、aac( 3)-Id、cmlA5 、arr-2等。毒力因子分析发现其携带有极鞭毛、侧鞭毛、VI型分泌系统(T6SS)和溶血素A等毒力因子。结论该豚鼠气单 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由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导致,且blaNDM.u耐药基因位于不可接合质粒上。尽管目前气单胞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但仍应加强对该克隆菌株的监测。

    • ST11型KPC-2和NDM-1联产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3, 41(02):128-131.

      摘要 (483) HTML (0) PDF 897.52 K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联产KPC-2和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 年6月至12月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MIC)测定,使用K-B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抑菌圈直径,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M、blavm、blaymp 、blax.)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nx.M、blasv、blareu),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I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检测其同源性。结果2021 年下半年分离出239例CRKP ,其中发现3株KPC-2和NDM-1联产的CRKP ,且均为ST11型。3株联产碳青霉烯酶的CRKP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他啶/阿 维巴坦100%耐药,对多黏菌素均敏感,其中1株对替加环素中介耐药。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2株高度同源。结论3 株KPC-2和NDM-1联产CRKP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现高水平耐药,为中国主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流行株ST11型,应当加强对此类碳青霉烯酶联产茵株的检测,控制此类细茵在医疗机构内的流行。

    •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特点

      2023, 41(02):132-135.

      摘要 (485) HTML (0) PDF 1.29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托珠单抗联合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2月一-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2例,用流式法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评分降低,外周血中活化中央记忆T细胞和活化效应记忆T细胞(包括活化CD4 /CD8*T细胞)和髓样树突状细胞比例降低,血清中IL-6 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托珠单抗联合甲 氨蝶呤治疗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活化记忆T细胞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减少炎性因子IL-6的含量。

    • >综述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sAb共存机制研究进展

      2023, 41(02):136-138.

      摘要 (271) HTML (0) PDF 395.78 K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e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共存的矛盾现象在临床并不少见,其产生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HBsAg新增N-糖基化突变、HBV准种多样性、宿主遗传基因的突变和免疫组库表达的差异可能与HBsAg和HBsAb的共存有关。该文就CHB患者HBsAg和HBsAb共存机制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 国内Rh血型系统E、e、C、c抗原同型输注现状

      2023, 41(02):139-141.

      摘要 (657) HTML (0) PDF 497.13 K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抗原除了所熟知的D抗原外,还含有包括E、e、C、c在内的50多种 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的为D、E、e、C、c5种抗原。在我国,相关输血技术规范仅要求输血时ABO和RhD同型 输注,RhE、e、C、c抗原未做强制性要求,再加上精准输血理念普及不够深入以及血液供给等方面的原因,RhE、e、C、c同型输 注并未得到广泛的开展,但RhE、e、C、c的异型输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该文主要从 Rh抗原的分子结构、Rh血型抗原抗体产生的特点,RhE、e.C、c抗原同型输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RhE、e 、C、c抗原同型输注现 状和影响RhE、e、C、c抗原同型输注因素等方面加以综述。

    • >质量管理研究
    • 凝血检验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与验证*

      2023, 41(02):142-148.

      摘要 (350) HTML (0) PDF 1.04 M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 立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规则, 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方法根据指南设置 自动审核规则,包含质控、仪器 报警、样本质量核查、危急值、限值、Delta check、逻辑判断,进行规则覆盖率、正确率和适用性验证,计算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 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评估实施效果。结果根据 156 989份报告建立了7 个凝血项目的39条自动审核规则,规则覆盖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在2022年6- -10月临床应用阶段, 82 310份凝血检验报 告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5.12%,其中真阳性率16.19%,真阴性率75.12% , 假阳性率8.69%,假阴性率0%,实验室TAT缩短了 23 min(P<0.05)。结论通过建 立和实施自动审核规则,能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实验室TAT,提高凝血检验工作效率, 确保医疗安全。

    • 基于分时段计件的绩效考核模式在门诊采血中心的应用效果

      2023, 41(02):149-151.

      摘要 (336) HTML (0) PDF 412.79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 分时段计件的绩效考核模式在门诊采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门诊采血中心患者292 325例,以2020年9月采用基于分时段计件的绩效考核模式为时间截点,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 组141 609 例患者于2020年3- -8月采用传统绩效模式,观察组150 716例患者于2020年9月一-2021 年2月采用基于分时段计件的绩效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模式的采血效率、患者采血等候时间、患者不良反应、二次穿刺率、标本不合格率、专业操作 技能、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等。结果实施基于分时段计件的 绩效考核模式后,观察组患者采血等候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次穿刺率、标本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效率、专业操作技能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 于分时段计件的绩效考核模式,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调动了采血中心检验窗口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窗口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自制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及其临床应用

      2023, 41(02):152-153.

      摘要 (517) HTML (0) PDF 432.33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 血液标本制备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质控品。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 静脉血标本,离心去除血浆后的红细胞经洗涤后加入0.01mol/LpH6.8磷酸盐缓冲液溶解红细胞,在血红蛋白液中加入终浓度555.6 mmol/L葡萄糖,37℃水浴48h,当HbAlc 达到预期值后,4℃透析24h去除葡萄糖。异常水平质控品(水平2、水平3)分别用水平1与37 C温育生成的高值HbA1c混合而成。结果葡 萄糖浓度≤55.5 mmol/L时,37℃温育24~72 h,HbA1c几乎没有 变化;葡萄糖终浓度为555.6 mmol/L,温育48 h即可达到预期值(13.0%~ 16.0%)。-20℃冰冻保存的质控品,开瓶复融后至少稳定14d,瓶间均匀性CV均<2.0%,反复冻融8次对结果无影响,-20℃冰冻保存1年结果稳定。结论采用健康体检者 静脉血标本制备HbAle质控品,稳定性良好、标本易得、方法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 >调查研究
    • 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补体因子的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2023, 41(02):154-157.

      摘要 (524) HTML (0) PDF 505.05 K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健 康妊娠妇女血清补体C1q、B因子、H因子以及C3、C4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398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并选取120 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健康未孕组。采用免 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H因子、B因子、补体C1q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补体因子的差异,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EP28-A3c要求,以非参数法建立不同孕期血清C1q等补体因子的95%参考区间。结果血清 补体C1q和C4 水平在各孕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血清C1q的参考区间为135~254 mg/L,补体C4为131~387 mg/L。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其他补体因子参考区间:B因子分别为255~ 397 mg/L 294~ 493 mg/L.312~615 mg/L,H因子分别为228~433 mg/L、 276~ 446 mg/L、299~466 mg/L,补体C3分别是889~1 557 mg/L、1 081~1 664 mg/L、1 139~1 822 mg/L。结论相比健康非妊娠妇女,健康妊娠妇女的血清补体C1q水平无显著变化,而B因子、H因子、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 研究建立了健康妊娠妇女血清C1q、C4的参考区间以及不同孕期血清B因子、H因子、C3的参考区间。

    • >案例分析
    • 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创伤弧菌感染1例*

      2023, 41(02):158-160.

      摘要 (509) HTML (0) PDF 523.04 K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